安化本土文史资料挖掘、征集、整理、研究内容提要
作者:黄正良     发布时间:2014-09-02     信息来源: 未知来源     浏览数:
安化本土文史资料挖掘、征集、整理、研究
(草案)
建议:
1. 写亲历、亲见、亲闻的人和事,内容不局限于本提要;
2. 多作系统的收集、整理、研究,纵向多看演变,横向多看异同,既要有事实,又要有鲜明的观点;
3. 多交流,多合作。
                       安化县政协学习文史委
                           2014 年8月
一、关于梅山文化
梅山文化 历经数 千年的打磨和沉淀,形成了 特的核心理念和文化精髓。集中体 在宗 、民俗和技 域上,初步 归类有 “梅山二十古”
     民。 古代梅山由于地理 境和生存 件的 劣,形成了梅山人“吃得苦、霸得 ”的血性特 族先民是古梅山 的主体族群。
古峒落。 峒是 梅之前古梅山 中自然部落居住点,由此形成了 “峒”(今比 作“洞”, )字的地域名 ,如板峒、中峒、梅峒、茶峒、峒市、 峒、落水峒、梅子峒、梅家峒等。古 有“上峒梅山”、“中峒梅山” 、“下峒梅山”之
   古通道。 宋代置 梅城,安化 史上有南北和 西 两条 主要通道。南北向的 接益 ,桃江,即 从马 迹塘 入安化到梅城,再 梅城田心到新化 城,途 “指梅亭”, 新化向南直 宝庆 府)。 西向由 治梅城出 东经 达长 沙。自古有“三十六 沙”之 ,如今安化境 有八 :茅田 、山溪 、石磴 、小 桥铺 驿头铺 、高明 、司徒 。宁 沙境 的二十八 铺尚 调查
古巫 梅山文化 于古代 楚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好巫重淫祀”的文化 承在古代梅山文化中有很明 的表 。在其文 化的 史演化 程中,“巫 ”的信仰意念和巫 、巫祭、巫技等是梅山文化的主要 体。
傩戏 梅山 傩戏 是原始梅山 祭中的重要 环节 ,是一 “准 戏剧 ”的形式,是 人的一 表演 艺术 。表演 程使用方言俚 期保留于民 。其目的是 邪逐疫、祭祖敬神、求福祈 和出入平安。
梅山先民 食物 制和熏制,特色食物有:腊 腊肉、 子酸菜、黑咸菜等。梅山古 主要是指茶 和酒 ,安化尤以茶 饮为 最, 茶、黑茶更是源 ,天下 名。安化先民 “吊藤 酒”,民 有自 的甲酒、米酒、谷酒、山 果子酒等。
   古婚 嫁娶是梅山文化的一 重要体 ,体 了苗、 等民族的融合。嫁娶程序有: 媒、 面、合八字、 彩、扎根、 日、迎 (出嫁)、 堂、拜堂。婚俗中有 歌、哭嫁、 抢亲 、伴嫁、 戏烧 洞房等 俗。梅山 葬有其 俗和 格的程序,流程有: 气钱 、探活、 日、下榻、看 水、 井、水路道 、入棺、封 、出柩、路祭、下士、土葬、入三朝土、守五福。 葬中有 亡、唱孝歌、 棺、巫 表演等 俗。
    渔猎 “上峒梅山上山打 , 中峒梅山 棚放 , 下峒梅山打 ”是梅山先民 劳动 生活的 真实写 照,而且都供奉梅山 教教 主“ 为渔猎 之神。人 在狩 、捕 前,先奉 梅山 主、告知山神土地、祭 渔猎 工具。起山 围猎 后“封 插标 ,打到 者有 ”的 传统 至今仍有保存。
    礼仪 梅山文化 承至今,不 是拜 是春播秋收、 井修筑等生 产劳动 ,都少不了祭祀 式,而且循 蹈矩、 第森
    古服 梅山服 至今一直 存有苗 的特征,有其 特之 。男女服装主要用 土布 制作。 女善于 ,在衣襟袖口 镶边处 有精美的 衣襟 部至胸前 有花彩 纹饰 。男子衣有 、斜襟、琵琶襟短衣和之分。
    古技 梅山古 指梅山“百匠” ,或叫“手 ”。工匠如雕匠、打虎匠、石匠、木匠、篾匠、瓦匠等,百匠均有相 的祖 。他 大都身 怀绝 技、 信巫 ,具有 明的梅山文化烙印,在梅山地 至今保存着 存。
古武 梅山武 术带 烈的本土巫 色彩,起源于巫 祭祀, 展于 事中。其功夫套路有:梅山拳、黑虎拳、陀螺拳、棍、刀、 叉、手叉、 耙、 子功、板凳功等。至今 保留有神秘莫 的“ 牛水”、“雪山水”、“化骨水”等 有巫 色彩的功    
古方言。 梅山方言 总类 繁多,有“隔坳不同音”之 。大部分方言相 古老,甚至可以追溯到和屈原 《离 代的楚方言,如滔溪 镇乐园 村方言,至今仍保留着“兮”字的 用。
   古建筑。 梅山古建筑具有典型的蚩尤文化色彩,其 貌仍可 摸,至今保存着大量的吊脚木 、廊 桥庙 宇、古塔宗祠。如唐家 的吊脚 、洞市的永 锡桥 坪的 镇东桥 、梅城的孔 圣庙 、武 和南 塔、小淹的文 塔、大福的元代土塔、 塘的肖家大院、江南的 家祠堂等。
派。 梅山 派是指存在于古梅山峒 的一 自然神、祖 、祖 相交融的多神信仰。梅山古 是梅山文化的重要 体, 多, 用主 信仰和多 合一是其 著特征。如:梅山 、先天 、元皇 、淮南 、普庵 等。
蛮乐 梅山先民能歌善舞,任何器物和 音都能成 音素材,梅山民歌、 具有典型的梅山特征。 梅以后, 族湖 乐进 入其中,如:地花鼓 、推 跑马 等。古 器更具梅山 格,如:牛角、隆鼓、 鼓、大 、排 等。
    俗。 梅山地 民俗 习惯 ,有梅山民俗的 特性。梅山民俗可分 为渔猎 古俗、 耕唱 俗、船工歌俗、婚 丧旧 俗、 喂饭 怪俗、 诅咒骂 其他 俗等 7 。如 茶待客的民俗、六月“吃新”、八月“摸秋”等都有不同的民俗和含
   古人物。 梅山 史上不乏仁勇忠 、叱咤 云的人物。如:蚩尤、 、扶 汉阳 顿汉 凌等留下了不少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故事,推 了“梅山自由王 ”的 与进 步, 书写 了一段生 动与传 奇的梅山文化史
    古农耕。 在几千年的繁衍生息过程中,梅山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在松土、育种、播种、制肥、施肥、除草、灭虫等方面有独特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且各有不同的农谚及天气、雨水预测手段或方法。
古民居。 梅山地区的古民居,充满了林区特色,如梭筒格、摞圈子、杉木皮或稻草屋、吊脚楼、竹筒饭、竹漆碗、蓑衣、木犁、竹晒垫等等。
二、关于茶文化
安化茶业史、茶类演变(含安化黑茶、绿茶、红茶的各个种类茶及安化研制的京砖茶、茶素、乌龙茶、普洱茶等)、茶票茶引、各种茶的功能、茶礼(婚礼茶、节令茶、祭祀茶、禅茶等)、茶饮(擂茶、芝麻茶、粒粒茶、泡茶、煎茶、大碗茶、茶点等)、茶趣(茶俗、品饮、收藏、趣谈等)、茶具(贮茶的、煮茶的、品茶的、古今的等)、茶对联、茶地名、茶故事、茶人物、茶文物、茶文章、茶书籍、茶建筑、茶谚语、茶歌、茶舞、茶戏、茶剪纸、茶画、茶人、茶事、茶生产、茶运输、茶销售等等。
三、关于名人文化
历史名人陶澍、黄自元、罗绕典,羽毛球世界冠军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田卿,世界举重冠军谌利军,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 湖南著名教育家彭国钧,著名诗人吴奔星等。还有各类在村里村外有一定影响的历史小人物,或和尚、或匠人、或头人、或法师、或教书先生、或族长,及各地的阿凡提式智慧型人物等。
四、关于宗教文化
安化宗教有儒教、佛教、道教、元黄教、梅山教(巫教),民间是几教合用,现在还引进了基督教、天主教等。多神信仰,什么都可以视为神。有还愿、烧香、找寄娘、看日子、扶乩、问仙、问卦、打 醮、封镜、贺菩萨、告祖、做道场、转灯、拜土地、开祠堂门、祭祀、打口水、雪山水、归山法、蛇法、打七、悔过等习俗。
五、关于民俗文化
定亲方面: 父母托婚、媒人说合、送八字、合天婚、出庚书、定亲、认亲等。
婚礼方面: 报日、坐花园、彩礼、上轿、伴娘、送亲、做王爷、高宾、扎营、陪客、赞床、拜堂、进洞房、摆进堂宴、闹洞房、吃出堂宴、交亲、回门、三朝日、做新客等。
生育方面: 打三朝、送号、报喜、做十朝、 砍媒树、做外婆、满月、娃朝、抓周、踏生、坐月子、三朝捆手、洗三朝水、吃青屁股蛋、打喜等。
饮食方面: 主粮、副粮、主肉食、主蔬菜及其新鲜、储存的吃法、制作法。如腊肉、霉豆子、霉豆腐、盐干子、香干子、油炸豆腐、嫩豆腐、米酒、谷酒、高粱酒、料红薯酒、金豇子酒、甜酒、甲酒、 糯米糍粑、粑粑、 米醋、 干辣子、干罗卜片(丝)、干茄皮、酸腌菜、干豆角腌辣子粉、猪血粑粑、酸腌小吃等。
筵宴方面: 有“省口待客”习惯。农村宴客离不开猪肉、牛肉、豆腐、干鱼等。贵客登门则杀鸡,一般9—12个菜,有13或15个菜的,有 “大梅花”、“小梅花”的摆法。猪肉或最大的菜放正中,“鱼不走边”。云台、烟溪一带,还有一味糯米粉拌猪大肠做的“雷公滓”或糯米粉拌猪肥肉放坛子里的粉子肉,别有风味。城镇宴客,菜肴花样较多,有的办鱿鱼、海参席。一般也有蒸鸡、肚片、墨鱼、肉丝、肉丸、扣肉、蹄花、鲜鱼、炒猪肝、纯牛肉等十多样。现在农村水平与城镇差不多了。有肉以块大为敬的习俗,有块大达50克者,有团鸡、团鱼、团猪头,甚至团羊上桌的。农村喜庆宴客用大方桌,摆在堂屋里,每桌8人,尊长坐上席,次尊坐下席。城镇多用圆桌,每桌坐10人,可随意入席。
服饰方面: 包脚、裹脚布、扎腰裤、大肩衣、破胸的、长桶 、做底 、套鞋、木屐、洋纸伞、布扣子、夹衣、绳子衣、染衣、篾斗笠、棕制衣、千层鞋、扯眉毛、割纱等。
丧葬方面: 送终、抹尸、穿寿衣、移尸、下榻、化咽气钱、烧寿钱、到土地屋送亮、看出殡日子、吃腰饥、盖皮纸、披麻戴孝、守灵、下饭、开路、开山、做孝子、做大轿夫、开祭、吊香、做道场、烧花屋、入殓、封殡、出殡、扛殇、下井、筑坟、施三朝土、守孝、下孝等等。
节庆方面: 过年 ——送灶神上天、过小年、办年货、做过年粑粑、磨豆腐、煮甜酒、宰年猪、扫烟尘、贴春联、吃团年饭、守夕、发压夕钱、出天行、拜年、吃年饭、耍狮子、舞龙灯、打地花鼓、唱人戏等;元宵节——吃元宵、点元宵、闹元宵等;清明节——祭祖、扫墓、立牌等;端午节—— 插艾叶、吃粽子、划龙船、饮黄酒、洗艾水澡、“人歇端阳”、 拜节 等;中元节——俗称“烧包节”或“鬼节”,下饭、焚包、打会、蒙山、放焰、放河灯等;中秋节——吃糍粑、月饼、摸秋、送子、 拜节等; 重阳节 ——敬老、登高等。
  农业方面: 有“春争一日,夏争一时”、“谷雨前,好种棉”、“七月葱,八月蒜”、“处暑荞,白露菜”、“会作田的作一丘,不会作田的作一洲” “秧田待一日,胜过大田待七日”等农谚。浸种“二月(指古历)清明莫在前,三月清明莫在后”,捡茶子“八月寒露后三天,九月寒露前三天”; 穿牛鼻,剪大钱、杨公忌日不宜下种;用具标准如锄头把二尺五,箩筐系、粪箢箕系不超过1米,扁担长1.3米;PAI篓、箩筐、箢箕、钉耙、铲助、尖锄、挖锄、摘子、 刀、割和刀、斧头、木皮凿子;筒车、水车、吊桶、枧水、排灌、搅子、耕牛、厩肥、火土灰、积肥、窖灰、石灰地灰杀虫;泡种、育苗、插秧、开秧田门、秧脚、吃秧粑;打冬水、晒田、起赤脚、平水、兑工、生土、熟土、烧畲、锄菜、打会、挖锣鼓土、帮工等。
六、关于竹、木、石文化
竹垫子、竹板壁、竹扫把、竹篱笆、竹晒垫、竹升子、竹漆碗、竹篾、竹钉子、嫩竹篾、竹枧、竹扁担、竹推门等;木飘、木楼、木桥、木桶、木床、木扁担、木把、木缸、木仓等; 构筑用石、石碑、石磨、观赏石、磨刀石等。
七、关于渔猎文化
教、张五郎、放 鍱、 安弩、踩山、坐点、围山、猎狗、铳、分配等;毒鱼、钓鱼、网鱼、赶鱼、AO鱼、抓鱼等。
八、关于其它文化
特定历史时期的事件、人物:解放前、解放初、斗私批修大跃进、斗地主、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下海、小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地主、农民、富农、臭老九、白专英雄、知识青年下乡、生产队、政治队长、私塾、童养媳、祠堂、族长、红卫兵、土匪、强盗、寨子、庵堂、庙宇等等。
 

[打印] [收藏] [纠错]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