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安化》2016年第2期(总第14期)文字版7
作者:安化县政协办     发布时间:2016-07-25     信息来源: 未知来源     浏览数:

我的目光,转而投向教堂的玻璃窗。

有时候,我正在工作,眼前突然就亮了。我往窗外一看,就看到一缕光束,从教堂的玻璃窗上,轻柔地折射进来,暖住我握笔的手。红色的教堂,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我在文中回忆自己走入澳门一处教堂的情景,回忆起自己在那些虔诚的人们脸上看到的平和与高洁,再对比现在站在窗口看到的情形:“我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从教堂出来,与女伴约好,一起去做美容。回头时看到我,她停下来,隔着一条消防通道,大声问:这个季度的低保款什么时候发下来?她也曾动员我,与她一起去买美容年卡。说实话,她的美容相当成功,脸蛋白嫩、洁净,而我却隐约看到,一块块黝黑的斑。”

写到这里,文章就结尾了:“她笑一笑,走了。教堂的门,亦被轻轻地关上。可是,隔得这么近,我却没有看清,那个关门的人,是谁?”

那个关门的人是谁?我也说不清。但是我知道,我观察、我感受、我读、我写,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为我自己寻找神灵与阳光。如果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旁人也能受到一点点感染,那无疑是对我的鼓励与鞭策。

温静地生活

一直以来,我的生活都是简单平静的。我的经历也很简单,参加工作后,就在一个单位没有挪动过,我默默地工作,静静地读书,有了感触就动一下笔。二十多岁开始尝试写作,但自从《蛹变》获奖后,我就没怎么动笔了。那时候阅历浅、积淀少,写完《蛹变》心里就空了。好吧,没有灵感,没有积累,那就干脆不写吧。上班,读书,带孩子,日子过得宁静平和。陪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又找回了写作的灵感,思绪又变得灵动起来。一件极小的事,一句童稚的话语,都有可能被我演绎成一篇小文章。这个阶段,我写了大量与孩子有关的散文随笔。《为自己举手》、《与童话做邻居》、《跳起来》、《静待花开》等等,这些文章在《深圳青年》、《辽宁青年》等报刊发表并被转载。随后,我又创作了一部分清新隽逸的小文章,《穿行于交通堵塞之中》、《等一树花开》等。另有一部分,是我想念去世的亲人时写下的亲情文章。

大部分文章的写作,我并没有经过细致的构思,它们其实就是日常生活的反映,我只是在结构上与叙述时使用了我自己的方式。平静的生活用它特殊隐秘的符号给了我暗示,我还只读懂了很少的一部分。我在厨房洗碗时,窗外响起竹笛声,让我听出了生活的节奏,于是有了《笛声响起来》;看电视时,黑人邮差骑着自行车穿街过巷,他说,“我喜欢穿行于交通堵塞之中”,于是,这句话就变成了一篇文章的题目;女儿高考前,阳台上的木槿打起了三个小花苞,我与它们约定,你们要在考试那天开一朵,公布成绩那天开一朵,录取时开一朵,它们竟然都没有爽约,于是,有了《静待花开》;熬煮白粥时,我坐在窗前读书,阳光爬上书桌,照亮了手中的书本,于是,《煮一碗白粥的时光》也变得极为美好;与朋友聊天,他会笑我用阳光煮饭,这是我在《档案室的小片阳光》中爆出的隐私,我说你不知道我的向光情结有多重,他说知道,像葵花一样重!

我没有想到,这样不经意的写作,能够得到读者的喜爱与编辑老师的热情鼓励。仅仅发过我一篇散文的《益阳广播电视报》编辑夏训武,竟然约我写专栏文章,他问我有没有四篇现存稿,准备做一个月的专栏。其实我手头没有一篇完整的稿子,嘴上却一口答应了。由于读者反映不错,专栏时间也由一个月变成了两个月,虽然是一家市级小报,但对当时停笔多年重新试笔的我来说,意义却是相当大的。我的更多文章,首发都是《益阳日报》副刊,当时的编辑盛景华老师对我说:我们的报纸是党报,没有做专栏的先例,但是你的文章只要不超过1500字,我一字不改给你发!这样的话语,胜过任何赞赏与鼓励。

那段时间,写作虽然勤奋了一些,内心却仍然是安静的。工作时,我埋首于各种数据表册,周旋于社保、医保、低保等事项,去档案室时,瞅空儿看看窗外的天空,然后翻开某张发黄的纸页,掀起往事匆匆瞄一眼;站在办公室窗前, 数一数对面教堂顶上的十字架是由多少砖块砌成,让自己的思绪跟着几朵白云在天空随意飘荡。散步时采一束小毛莨回来插瓶,家里也有了季节的缤纷。在家时,一边尝试着给女儿做好吃的菜式,一边听电视里的股评栏目,主持人说:“今天,沉寂了很久的科技股终于一跃而起,来了个英雄救美,将股指一路推高。”女儿马上跑来向我报告:“妈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今天男股票救了女股票!”我沉浸于这些小惊喜小快乐,仍然写着一些清浅的文字。

某一天,《湖南教育》杂志社“湖湘语文行”栏目编辑陈敏华老师,偶尔在网上看到我的几篇文章后,辗转找到我,约我为她的栏目写稿,那一次的写作内容,是益阳清溪村周立波故居。我当时虽没推辞,但心里是没有底气的,因为我很少写这类文章,不过我愿意尝试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时间临近春节,天气寒冷。我带了干粮,身上贴着四个暖宝贴,在霖霖的冷雨中,一个人去了清溪村。村子里没有游人,我在故居陈列室谛听数十年前的风声,穿过黑洞洞的树林去探访“山那面人家”,到村委会寻找“常青农业社”旧址,我向一片檐瓦、一口水井、一条田埂致敬。它们的淳朴宁和,它们的疏淡泰然,都已经收纳在周立波的笔墨中。我在那里呆了一整天,回来后又重读大量周立波的作品,总算完成了《清溪的叙说》。我在文章结尾写道:“我由衷地爱上了这个村庄,它的亲厚与真诚,拢住了一个人的灵魂,并将这个人内心的光芒外化出来。”交稿后,敏华老师立即回复:“没看之前,我也知道我的期待不会落空。虽然我看你的东西不过博客上的几篇,但那几篇就足以让我知道你是一个怎样的人,知道你的细腻、认真、追求完美,而这些足以撑起我的心理期待。”她还说:“我非常感谢自己的这次约稿,不仅收获了你的美丽文字,更重要的是多了一个内心相近的朋友——虽未谋面,但文字传递的气息,让我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是近的。”

这几年,我写得不多,除了参加一些征文活动,我很少写其他文章。朋友们对我非常关心:很久没看到你的文章了,是不是在想着怎么去突破?别发愁,看你每次征文都拿头奖,肯定能写出更多的好作品。

前些年,我在毛泽东文学院学习,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作家朋友,对自己的写作也有了新的思考。我开始尝试一些篇幅较长的写作,今年年初已有《一辈子的温柔》等几篇散文在《湖南文学》、《湖南散文》等杂志发表。今后,我也许会尝试写作一些系列作品。我想,不管何种题材的写作,我都会始终如一地,用自己的朴实与真诚,与文字相亲。

 

喻俊仪 1964年出生,东坪镇人,安化县粮食局干部,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九期中青年作家班学员,安化县作协秘书长。尝试散文写作多年,在《读者》、《湖南文学》、《湖南教育》等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并被编为中学语文考试试题。

 

 

 

茶通高境

 喻俊仪

约了朋友,到六通茶室喝茶,大家说说笑笑,就联想到诸多风雅之事,一样一样,似乎都与茶有牵连。

琴棋书画诗酒茶,在文士眼中,前六者被称为“六艺”;而茶,则可添书香,增画意,润诗情,为“六艺”增彩。反过来,“六艺”又可助茶,使茶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赋予其更为丰厚的内涵。大家会心一笑:这就是“茶通六艺”。

在坐的朋友来自长沙,有作家、书法家和摄影家。茶室雅静,茗香散溢,大家意趣悠然,由“茶通六艺”领悟到六通茶室的取名用意。“六通”二字意蕴丰厚、深广,并且有着禅意。

茶席上摆放着宣传册,翻开来,眼前呈现一枝绿叶。朋友轻声念诵上面的诗句:翻开手中的册页/将自己的心/安放在一杯茶里/沿着一片树叶的脉络/走向悠远/走向辽阔……

那枝绿叶,是我与茶室主人去深山老林访茶时摘来的茶树叶。那片山林与新化县交界,进出只有羊肠小道,往返需步行二十公里。林间藏卧十来户人家,山岭上植被丰茂,野茶不种自生,这片石头缝里生几棵,那片厚朴林中长几株,悬崖下三五丛,溪涧旁七八枝。

寻茶,会让人不断获得惊喜。寻访野茶不像去茶园观赏美景,你无法预料自己会看到什么。也许,绕过一堆烂石,一枝新绿就在迎着你,让你惊叹生命的洁净与倔强;也许,走过厚朴林,一棵棵茶芽就在风里轻颤,它在表达与你相逢的喜悦。那几片阔大的茶叶,是我在一户人家屋后找到的。那地方太偏僻,电视接收器得安放到山顶才能勉强接收一些信号。我最先看到的是一个小锅卫星接收器,那棵野茶树,就挨在接收器下。它是在借此释放隐秘的信号吗?我有些得意,它释放的信号被我接收到了。那硕大的叶子,清晰的叶脉,以及脉络的走向,一定还给了我更多的提示。我是否能够,通过一片树叶触摸生活的意义?

那次访茶,收购了一批上好的毛茶,茶室主人用这批毛茶制作了一款新茶品,就是我们正在品尝的“行痴果”。行痴果?这是什么茶?简单地说,就是采用特殊工艺将安化黑茶置入新鲜柑果的空壳,再干燥成品,融陈皮理气健脾,调中化痰等功效于安化黑茶,亦茶亦药,温润醇和。这款颇具禅意的安化黑茶,品质极为独特,药香菌香交织,馥郁甘醇,沉稳厚实,滑爽悠绵。

六通茶室的主人将一款新茶品打造成禅茶,取意“行痴”的意境,无疑是受了某种传说的启发。其实,抛开传说,仅从“行痴”二字的字义来说,也颇耐人寻味。一个“行”字,看起来很随意,悠闲自在,但是这种随意自在却渗入了艰辛的修炼与严格的自省,是达到“痴”境之前,精神与灵魂必经的磨砺。而世间事物,一旦达到“痴”的境地,总是表现出一种憨傻,可是留心领会,憨傻中却又透出敏慧,看似懵懂愚钝,实则大彻大悟。此乃大化之境。

我很喜欢这款禅茶,但我并不急于品啜,我就静静地坐在那里,捧着这个外形圆满的果子,感受它沉静端雅的茗香。我心中的世界,已经变得十分辽阔,山高水长,云淡风轻。那一刻,思绪潜沉,我可以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我那样子,看起来有一点憨傻。或许,是被“行痴”启悟,得以出入某种高境。


 农 故 里 祭 神 农

——参与2015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纪实

 陶稳固

 

湖北省随州市2015年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主题为“四海一家亲,共圆中国梦”,并以中国传统礼仪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祭祀神农圣诞,全世界炎黄子孙的代表团都有要求,希望能亲临随州拜谒。为此,这次祭祀基本遵循古礼。这次祭祀活动的设计,湖北省委省政府指示省电视台,延请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组成的专家团来完成。我有幸被专家团特聘参与了此次活动,前后两次去湖北随州考察场地,参加座谈,提出了祭典意见,交流了中国传统礼仪的演示方法和祭文的撰写与诵读,并和与我同行的古礼爱好者陈换义礼生一起演示了祭祀古礼,得到了湖北省电视台的重视和部分采纳。我们深刻体会到:越是中华民族的古典礼仪,全国各地越是统一的。

华夏悠悠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湖北省随州市烈山是中华始祖之一的神农氏诞生的地方,这里山峰巍峨、古木葱茏、庙宇林立。高大的神农塑像矗立苍穹,威武无比。炎帝大殿是这里的核心建筑,雄伟壮观。左右皆设钟鼓楼,广场两侧设立高大石柱,将神农十大功绩镌于其上,刻画细致,文字精准。古籍《纲鉴总论》中指出:“神农氏以立,其始教民耕。斫木为耒耜,衣食在桑田。亲自尝百草,医药和相传。教人为贸易,货中并权衡。传代凡八世,五百二十年。”神农氏姓姜氏,以火德王,号炎帝。在位一百四十年继风姓而立。都于陈,或曰曲阜。《晋志》则曰,都陈而别营于曲阜,今山东衮州府曲阜县。神农氏揉木为耒,斫木为耜。始教民种五谷,故称之曰神农。其时民多疾,故以赭鞭鞭草木,采百草而尝之,制为药方,以疗民疾。又置升斗秤尺,日中为市,教民贸易,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后传位与帝承、帝临、帝明、帝宣、帝来、帝里、帝榆罔,凡八世,共五百二十年。

从2009年开始,随州市已连续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全球华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已成为重要的公益性文化节庆品牌,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乃至全球华人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历届寻根节开幕式暨拜祖大典均设有恭读《颂炎帝文》的仪程,《颂炎帝文》已成为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亮点和重要文献资料。

2015年6月12日,农历岁次乙未四月二十六日上午,万众瞩目的七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开幕式暨拜祖大典在湖北随州厉山(又称烈山)炎帝神农故里隆重开幕。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共同始祖之一,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其祭礼是庄严肃穆的。炎帝创音乐,随州出土编钟,这都证明史实无虚。深沉激越的钟声盘桓於随州上空,令人心潮澎湃。这次祭颂作品内容与炎帝神农功德、炎帝神农文化相契合,同时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战略定位,讴歌时代主旋律,主题鲜明、特色突出。语言风格文白兼用、通俗易懂、格调高雅。通过参与祭祀神农的盛典,我们体会到中华传统不可丢,民族祖宗不可忘,国际现实当谨记,人类未来必更昌。

我作为特约专家也奉上了祭文一帧,被组委会满意收藏:

 

祭神农氏文

维公元二零一五年乙未岁四月,甲午朔,下浣之六日,

主祭生湖北省省长王国生率全省人民、中华百姓儿女暨海外华侨等,谨以香楮清烛,三牲果酒,肴馔茶饭羹汤,太牢豕一羊一,鲜花庶物之仪,致祭于

华夏祖先神农氏炎帝之神像前而文曰:

呜呼!恭惟炎帝神农姜氏兮,惟烈山而以降。继风姓而立极兮,为农耕之始祖。火德旺於千秋兮,创文明之熠熠。朕躬勤以佑民兮,仰神形之岳立。传八世而生土兮,垂事功於史集。

吾祖神农显功德兮,历朝自有典章。揉木制耒创农耕兮,享秋实以千箱。斫木为耜以耘壤兮,奠基后世农桑。日中易物以为市兮,首行廛贸贾商。御风寒而制布帛兮,教民始着衣裳。弦弓弧且剡箭矢兮,卫民安以自强。削桐木以为瑟琴兮,协和五韵铿锵。埏埴之以为器用兮,冶陶亦以更张。睹民瘼而怜疾痛兮,创医药之良方;执赭鞭而威名扬兮,搴百草而亲尝。得茗露以解日毒兮,茶饮得而安康。开疆拓土图一统兮,恩威泽惠八方。炎黄相继而合一兮,中华国祚绵长。

随州故里圣诞庆兮,百家旌树飞扬。鐘鼓编钟宫商袅兮,簠簋俎豆馨香。国中粮棉佳域兮,鄂东江汉汤汤。大巴之东神农架兮,药山绿宝珍藏。丹江武当之拳道兮,仙构百世贻芳。大洪龟峰天堂寨兮,常怀游击旗枪。洪湖百里瞿家湾兮,汗青烈士名扬。屈原流放疏汉北兮,先期楚赋名扬。长江三峡之高湖兮,犹辉神女靓妆。华中武汉之中枢兮,五洲游客腾骧。神农炎帝之有知兮,频臻故里庥祥。

鄂省人文之蔚起兮,岂可车载斗量。珞珈山麓之高院兮,楩楠早植温床。望东湖澄光如镜兮,行吟泽畔风霜。仰龟蛇相望静镇兮,东风赤壁周郎。睹昭君宅井台山兮,珍珠玉液留香。高岚飞瀑若黄山兮,纪南楚郢城墙。归元贝叶聆钟鼓兮,荆州兵家战场。襄阳隆中延诸葛兮,亲躬三顾激昂。西山林茂清泉幽兮,荟萃历代舆梁。侃公运甓荆州牧兮,习劳刺史有方。炎帝之英灵有知兮,俾百炽而百昌。

欣逢盛世之黎民兮,居安力戒荒亡。继祖德而维民兮,传统文化弘扬。产业结构时优化兮,文明生态苍苍。政通人和而地利兮,中华百业趋强。推崇法治以循章兮,和平民主毕张。改革创新常进取兮,裔孙同振家邦。中俄抗战七十年兮,重温胜利绮章。缅怀炎黄之祖德兮,虔诚酹缩琼浆。菲仪陈望灵来歆兮,神农锡我安康。祀祖祈神之乐享兮,冀帝灵之格尝。 尚

飨!

 

儒礼规定,天子祭天,诸侯祭境内山川,大夫祭五祀。古人认为“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活动讲的是气类相通。比如现在很多国学堂都有初一、十五祭孔的典礼,社会评价都说很必要,就是由于学者之气和孔子相类,孔子之神也一定会来歆享。《朱子语类》卷三十四载:“子不语怪力乱神”,而“鬼神之理,难明易惑,而实不外乎人事 ”。其实,祭祀活动作为一种礼仪存在,是对历史的高度尊重,对先民的尊重,所谓承先启后不忘数典。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不尊重前人的付出,就是没有根基的浮萍,是浅薄无知的。所以,很多茶博会也都有祭祀神农炎帝的仪程。我县去年举办茶博会,祭中华三祖之一的蚩尤,也是同样的道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招屈魂,都是对民族杰出代表的缅怀。逢年过节及亲人忌日,焚上一支蜡烛三柱清香,搁一搁杯筷,默请享用肴馔,都是一种心意的表达。作为一种礼仪,并非糟粕,完全是有必要的。



[打印] [收藏] [纠错]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