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安化》2016年第1期(文字版8)
作者:未知用户     发布时间:2016-05-17     信息来源: 未知来源     浏览数:

家 族 画 卷 (诗小说)

    何谓诗小说?就我的理解——是既要有诗的意境和节奏,又要有小说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对话等,方能构成诗小说的雏形。是的,诗小说还是一个雏,有待时日,它能飞向蓝天么? ——代题记

◎ 廖静仁

盛爹

村里的青壮都外出挣钱了

留下来一把老骨头和鸡飞狗跳的童声

盛爹,是廖家冲盛字辈唯一的长者

满头银丝堆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长寿眉稍一抖动

留守老幼便绷紧神经

 

几千年的姓氏文化演绎成风俗

辈份排序比宪法更威严管用

今能佐盛明

这五个简单汉字构成的句式

代表着香火延续的五代人丁

 

读村小四年级的大地是盛爹的重长孙

我的叔伯堂弟

光大辉先泽

他的排行是下一轮辈份的前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大地天资聪颖,少年老成

 

冷太阳在寒风中探出头来

大地掺着爷爷,是盛爹得心应手的拐棍

站立在炊烟渐浓的屋檐下

年老的目光注视着村口

两撇长寿眉在风中动了一动

少年立马就收住了遐思

不愧是爷爷肚里的一条蛔虫

 

哦,再过三日就过年啦

低调的老牛扬起了光秃秃的尾巴

一声长哞如春天里炸响的雷鸣

是听见老牛熟悉的哞叫声了么

 

闻到炊烟浓烈的草木味了么

外出务工的年轻男女

像拴在乡情藤上的蚂蚱

一络一络地赶路回村

 

重长孙为爷爷燃起了蔸根火

盛爹落座堂中,神龛的背景很暗很深

——回家了就好,回家了就好

不断重复的一句话是廖氏家族的太上皇

对前来参拜的臣工们最好的肯定

 

一夜之间,年味在留守的村庄浓了

腊肉在滚沸的锅中咕咕直叫

迸发出猪们一生中最欢快的笑声

唯有看家的黄狗前后乱窜

这突然热闹的气氛让它觉得陌生

 

老骨头又拄着重长孙站在檐下

看着夕阳冷冷的余晖心潮翻滚

一年总算又平安地撑过来了

大地稚嫩的脊梁又硬朗几分

一老一少,定格成山村里动人的风景

 

第一挂鞭炮当然是从大地手中炸响

顿时,廖家冲光焰四射,热气腾腾

留守老幼放心,务工青壮安心

这醉醺醺的除夕,这长夜不眠的廖家冲

把一个湿漉漉的春天惊醒

 

团聚

团聚的日子过得真快真爽

留守在村里的老母亲

掏出心来招待一年不见的骨肉

口中还不停地叨着

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

 

儿子大清早就上后山去了

惦记着那一片杉树林

是否又长粗了一圈

在回家过年的途中就打定主意

要在村里办一个木工作坊

尝试着当一回真正的老板

 

媳妇却猫在房间里化妆

用几根筷子一盘开水做工具

硬是要把满头秀发弄黄弄卷

早就想过一把城里女人瘾

只苦于当保姆没有自己的时间

 

老母亲乐得像个活菩萨

老父心里有气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年轻人能在家多呆几日

别学那些来访贫问苦的干部

尽心尽意地招待了他们

还是不能留在村里住上一晚

 

小孙子帮奶奶在灶前添柴

他的奶奶,是我的叔伯嫂子

哔啪作响的火苗是乡音的呼唤

袅袅升腾的炊烟是乡愁的缠绵

留守老幼的开心是村庄的笑脸

团聚的日子天天都像过年

 

一只长尾巴的大红公鸡激情冲冠

追逐着年轻的母鸡尽情撒欢

不知是何时又跃上晾衣的竹竿

呜呜地一声长啼

火红的日头,上了中天

从此,留守的村庄不再孤单

父亲

父亲走得有些仓促

虽然有过告别

却没想到,那会是永别

 

阴阳两隔,一晃近40年了

我还记得那个秋日

阳光有些慵懒,田野里的稻草人

呆头呆脑,几只叽叽喳喳的麻雀

在稻草人蓬乱的发间

寻找食物

 

——嘎嘎嘎!一群鸭子踩着官步

大摇大摆横过公路,喇叭声里

竹竿上飘着的一块红布

在赶鸭人手中挥舞:嗬哧!嗬哧

风涌云起,鸭们却照例走得从容

 

父亲就是在这时攀上了脚手架

来到我的身后,说:静仁

我想买一件毛衣,你跟我去试试

父亲来得突然,声音很低

我手中的砖块应声跌进木桶

附件

[打印] [收藏] [纠错]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