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安化》2013年第3期副刊栏目(三)
作者:安化县政协办     发布时间:2013-12-18     信息来源: 未知来源     浏览数:

 刘昭球的奇石情

  □
喻俊仪

               

  中国自古有珍藏奇石之风。拥有世界稀有石种之一——冰碛岩的安化,是出产奇石的天堂。安化奇石以其高贵的身份、独一无二的姿态、不可估量的价值受到世人青睐。不仅被广泛运用到公园、广场、车站、学校、酒店等公共场所,还慢慢渗入百姓的生活空间,在家装界掀起了一股 “室无石不雅”的风潮。在安化,收藏奇石蔚然成风。刘昭球就是众多奇石收藏者中的一员。

                              一

  走进刘昭球的奇石馆,仿佛置身令人心旷神怡的大观园。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有惟妙惟肖的鹰嘴岩、玉女峰、古铜石塔、神龟带子,也有充满想象力的星光灿烂、五女拜寿、顶上添花……飞禽走兽、花木鱼虫、人物景物应有尽有。刘昭球告诉我,他收藏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奇石共有3000余方,品种有冰碛石、水花石、彩蜡石,彩陶石、古铜石、文字石等多种,全都是他涉足河边捡来或买来的。奇石馆外的一片空地上,还堆着大大小小几十方冰碛石,是他特意拜托在河道里挖沙的师傅捡出来的,别看这些石头不起眼,其实挺值钱的。有很多石雕厂、工艺品厂用它来生产石雕、挂件、茶具等。湖北有一位姓孙的老板,从他手上买走了不少冰碛石,用来制作手镯、项圈等首饰。那些冰碛石为刘昭球带来了两万多元收入。当然,这样的大客户并不多,更多的人喜欢从刘昭球手上购买那些漂亮的象形石,或者安化资江玉。收藏奇石能带来经济收入,这是刘昭球开始没有想到的。

                        
                                   二

  刘昭球收藏奇石的历史已经有十来年。如果不是突然生了一场病,可能这辈子他不会对奇石如此情有独钟。

  2002年初,一向自认为身体健康的刘昭球被医院告之患直肠癌,而且到了晚期。仿佛晴天霹雳,将他一下子击倒了。想到自己还不到五十岁,生命就要划上句号,他有着太多的不甘与不舍。养父母跟前还没有尽孝,儿女还没有成家立业,学生等着自己去给他们上课,退休后每年带妻子旅游一个地方的承诺还没有实现……而他,没有机会了。他清楚地看到,死神在一步一步逼近。

   “三八”妇女节,久违的太阳照进了病房,洒在病床上。刘昭球的同事们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带着鲜花从家乡赶到省城看望他。他们围在他身旁说笑,向他转达其他同事和学生们对他的问候。这一切,让刘昭球感到格外温暖,也让他对生有了进一步的渴望。为了调整心态,他开始学习摄影。有一天,朋友请他拍摄一组奇石作品,拍摄时,他发觉这些石头蕴藏着一种独特的美。回家后,他开始查找关于奇石的资料,后来又结识了当地几位奇石爱好者。于是,他开始尝试收藏奇石。

  刘昭球在洢水河边长大,现在又住在资江河畔,对石头并不陌生,但他对石种并无鉴别,只是对觅石着迷。节假日他都要去河边溪涧寻觅石头,看得上的,就千方百计搬回家。

  几年前,安化县城附近的东坪电站开始修建,河滩边堆满了从河床挖出来的砂石,刘昭球与众多奇石爱好者一样,迷上了河边的砂石堆。一大早,天还没亮,他就带着手电筒出发了。有一次,他从别人翻找过的沙堆里发现一块石头,用手电筒一照,隐约透出黄莹莹的光。他将石块洗净,石面马上变得光滑圆润,是一块金黄色的资江玉。刘昭球将此石命名为“金玉满堂”。

  还有一次,刘昭球独自外出觅石,当他沿着资江行至县城下游几公里处时,发现离岸十多米的沙滩旁躺着一块青绿色的石头,凭感觉,那应该是一块绿彩陶。当时江水湍急,流水较深,但他来不及多想,跳进水中游到了沙滩上。他将石头洗净,发现真的是一块上好的绿彩陶。那一刻的欣喜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可是当他抱着二十多斤的石头往回游时,感到自己体力不支了,但他还是舍不得扔掉手中的石头,坚持游回了岸边。回到家里,仔细清洗、上油打蜡,忙得不亦乐乎。

   觅石有苦有乐,有时候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枯水季节,东坪电站下游的沙滩露出了水面,刘昭球与朋友来到沙滩觅石,忽然听到有人在远处大喊:电站开闸了!涨水了!刘昭球抬眼一看,巨大的水流正从上游涌下来。等他和朋友手忙脚乱地爬到岸上回身一瞧,沙滩早已不见踪影,事后想起来都有些后怕。

  寻石赏石,让刘昭球的生活充实而快乐,身体也恢复得很好。回到工作岗位后,他在业余时间仍然到处觅石。现在,不仅他的家里摆满了石头,楼下的杂屋也放满了。2010年,他在安化县城的云天桥开了一间奇石馆,陈列了大量精品奇石。去年,他又在安化二中校园旁开了一家专门出售冰碛石的石馆,与石友们交流觅石、赏石的经验,不少人慕名前来观赏、购买奇石。


                               三

   随着对奇石的深入了解,刘昭球积累了颇多觅石赏石的经验,对收藏奇石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小时玩石,老了觅石,虽谈不上是人生普遍规律,但至少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轮回,而今觅石正是寻找那失去的健康与快乐。通过多年的觅石收藏,他由一名“涉石不深”的爱好者,逐渐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奇石收藏家,与石交流,与石传情,与石相融。为此,他写了许多觅石赏石的随笔,记录下他的“石语心经”,连同他收藏的奇石照片一并发到各个网站,与各地石友分享,并对家乡的奇石资源进行宣传。更为可贵的是,刘昭球不仅让自己的“石”界变得越来越精彩,他还将这种精彩融入了校园文化中。

  2006年,刘昭球所在的学校安化二中筹备升为省级示范性中学,校园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学校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征求意见时,刘昭球独持一议:安化山区石头众多,“石”谐音“实”,象征“真诚、敦厚、沉稳、踏实”的山里人特质,选取“石”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既具有本土特色又符合校园文化建设要求。他的提议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刘昭球与同事跑遍县境各地,上山下河,东寻西找,采集了大量精美的石头,并根据石头的个性特点,因地制宜造型、摆放。 “潜龙园”、“师泽园”、“石竹园”,大小不一的冰碛岩、花岗石、大理石、资江石或单立,或双依,或堆叠;有的绿草浅衬,有的高树掩映,有的与水相依……徜徉在校园,感受着无处不在的奇石文化,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刘昭球还组织学生成立了赏石文化社团,开设了石文化校本课程,每学期开展一次以“石文化”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并且定期将自己收藏的奇石集中摆放展览,让学生们耳濡目染,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校园“石文化”的推广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理念,陶冶了师生们的情操,成为了全省校园文化中独树一帜的亮点。


                               四

  去年,中央电视台《中华地理》栏目摄制组来到安化拍摄冰碛岩,听说了刘昭球的故事后,摄制组找到他并请他担任了其中一个角色。刘昭球跟随摄制组起早摸黑、跋山涉水,前后历时八天。导演对这个不要报酬的临时演员十分满意,由于积累了丰富的奇石知识和觅石经验,刘昭球作讲解时,基本上都是一次性过关。这位年过六旬的退休教师,在全世界人面前展示了安化奇石人的风采。     


附件

[打印] [收藏] [纠错]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