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安化》2016年第1期(文字版5)
作者:未知用户     发布时间:2016-05-17     信息来源: 未知来源     浏览数:

武汉,有个安化之家

 

安化人,是武汉鹦鹉洲商业文明的早期支撑者。“……据说第一批在汉阳鹦鹉洲屯木出售的是湖南安化、益阳的商人,时间大约在道光二十年。自此以后,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商人将长江上游的竹木源源不断地贩运到鹦鹉洲……当时的武汉有句俗话:‘茶商木客盐贩子。’意思是说这三种商人最有钱。连带所及,鹦鹉洲也被誉为‘日晒黄金夜不收’的金洲银滩。”(《华夏文化》 2002年第4期第50-51页,武汉大学人文古籍研究所杜朝晖《鹦鹉洲的变迁》)如今,早期来此的安化人后裔已以武汉人自居。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后,又有一拨接一拨的安化儿女,来到了这个大都市,并拧成了一股绳——

人物篇:数不尽安化英才奔汉来

安化儿女,首先在武汉军政界展露才华。

邹达开,江南镇人,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从战士升至军分区副司令员,在机关升至武汉军区作战部副部长,参加过衡宝战役、广西剿匪、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越边境反击作战等战役、战斗,两次荣立战功;1982年毕业于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1987年从事军事志编修工作,任湖北省军区军事志办公室主任、主编,湖北省地方志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北年鉴》特约编辑、全军军事志专家组成员,其《军事志编纂探微》被誉为“省军区军事志理论的开山之作”,撰著出版《邹达开军事志编修文集》。刘永年,东坪镇人,空军预警学院教授。夏永祥,羊角塘镇柏杨村人。1983年10月入伍,1999年10月转业至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现任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学院工会主席。熊洪斌,清塘铺镇人,1985年10月入伍至广州军区后勤部,2008年转业至武汉市国家税务局东西湖分局,现就职于武汉市国家税务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喻子敬,梅城镇东华人,1987年安化一中毕业入伍,历任某潜艇动力长、副政委,现任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院长、研究生导师。刘团辉,江南镇桥塘村人,1989年11月入伍武警湖北总队,2012年转业到湖北省林业厅,目前在湖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工作。何勇,长塘镇人,1992年12月入伍,1998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公共管理学硕士毕业,现任二炮指挥学院创意宾馆总经理。谌吉安,田庄乡人,先后在武汉市汉阳区税务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国税局等单位任职,2012年退休。邓曙光,清塘铺洞天村人,1997年于湖南大学毕业分配至湖南工程学院,执教五年后来汉求学,加入中船重工712研究所。王烁,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2003年在武汉市人民检察院工作,现任武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处处长。

企业界最能展示人的拼搏能力。

谢道春,柘溪镇人,原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高级经济师。谢毓贤,柘溪镇人,在中国机电设备公司中南机电一级站工作。雷峥嵘,原冶金部第一冶金建设公司干部处处长。夏纯涛,羊角塘镇大岩村张甲组人,1987年初随全家迁至武汉。1990年7月,夏纯涛从武汉邮电科学院培训部电子测量技术专业毕业,加入武汉长江轮船公司汉新船厂从事船舶电气安装与维修工作;两年后赴新加坡吉宝船厂(KEPPEL SHIPYARD),从普通电气安装与维修工升为生产主管(SUPERVISOR)、项目主管(FORMAN)。全面负责大型海洋石油钻进平台或FPSO船舶的建造和改造项目的电气工程施工,多次参与高难度与复杂的海洋工程建造项目。2002年7月,夏纯涛在上海交大完成工商管理(MBA)学业并获得MBA硕士学位,应聘到广东顺兴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香港独资企业)任高压绝缘材料项目经理。2004年,夏纯涛与朋友开始机械产品开发创业;2009年独立经营武汉创纬精工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表面贴装设备开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地区。2015年5月,夏纯涛被选派参加中德中小企业经营者(MP项目)计划培训。目前,公司主要从事四轴、六轴工业机器人为主导的智能无人流水线解决方案设计、制造与推广应用。陈建国,江南镇羊二村人。1988年进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从技术员做到机动部动力主管、部长等,2001年至2009年筹建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2009年至2013年任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公司总经理,2013年5月至今任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谌桂初,中砥福利村人,创办的百胜软件是品牌企业全渠道零售O2O解决方案服务商,软件在湖北市场占有率约40%。肖鹏飞,乐安镇人。2004年湖南科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进中铁大桥局工作,直接参与了温福铁路、穗莞深城际轨道建设,现任中铁大桥局总部(武汉)人力资源部综合科长、工程师。

安化儿女在武汉教育界也占有重要地位。

袁润章,东坪人,原武汉工业大学校长。吴萱阶,清塘人,原武汉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罗青,大福人,在武汉大学校医院工作。阙紫江,梅城镇人,华中科技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并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语教学专业硕士文凭,曾访学于美国哈佛大学和麻州州立大学。1989年留校任教,独立开设英语、心理学相关硕士课程和本科课程五门,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书记、副教授,校大学生发展指导和研究中心心理咨询师(兼)。

此外,在法律、社科等方面,安化人也毫不逊色。

陈开宇,仙溪镇人,湖北德和衡(武汉)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律师,国家人力资源师,武汉市民革社会与法制委员会秘书长。2015年3月,因在一起案件中所体现的敬业精神、专业水准和人文关怀,CCTV-12频道《道德观察》专题采访。

……

 肖鹏飞 王青山 整理)

 

组织篇:乡情是我们心底的牵挂

经促分会始末

武汉的安化同乡有几个圈子,如老萸江中学圈、安化一师圈、抗美援朝圈,加上前乡、后乡、羊角冷市、烟溪马路口等地缘熟人圈,很快就串起来了。当时以吴萱阶、谢毓贤、刘德安、罗青和我为首,联络了八十多人。1990年,武大教授吴萱阶回安化探亲,安化县政协约见了他,谈到了组建安化县经促会武汉分会的事。1991年春节,我回东坪时,安化县委书记王亚魁、县长李厚宽(均是刘的同学),都跟我或公开或私下,多次谈到组建安化县经促会武汉分会的事。从1988年广州率先成立广州分会起到1990年底,已有长沙、北京、上海、西安、沈阳等十来个省市成立了分会。武汉近在咫尺,又是华中重镇,与湖南及安化渊源更深,尚未建立分会,县委与县政协尤为关注。

1991年9月,由罗青女士通知,邀约了十几个老乡在武大聚会,商量如何呼应老家领导提出来的这件事。会议由吴萱阶主持,参加的有梁西、谢道春、夏基高、邓连生、谢毓贤、刘德安、夏志英、梁壮云、雷峥嵘、罗曼芳、罗青等人和我,会议商量了筹备安化县经促会武汉分会事宜。会后,吴萱阶和我都向县里做了汇报。

1991年10月,安化县政协主席彭岳兴带队,一行九人来汉。10月29日在武汉大学化学系(吴萱阶时任武大化学系主任)召开了安化县经促会武汉分会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是介绍安化县基本情况、经济建设成就和面临的困难,县经促会的组织、任务、工作及外地联络情况,以及武汉老乡态势和武汉分会筹备建设情况,明确武汉分会的领导机构组成人员与工作任务。联络组在汉停留两天后即赴天津指导天津分会的筹建工作。

1992年1月,安化县经促会下文,宣布成立武汉分会,由吴萱阶任理事长,我和谢毓贤等6人任副理事长。几年后发展到200多名会员。在1995年改选时,由武汉工业大学校长袁润章担任理事长,吴萱阶、谢毓贤、谢道春和我4人任副理事。当时,每年开一到两次会,互通信息,商量项目,达成意向,及时与安化县经促会及相关厂企联系。

武汉分会抓的第一个项目,是帮渣滓溪锑矿联系外销,后来陆续销售茶叶、桐油、蘑芋粉、牛皮糖、竹地板条等。1994年在汉口沿江大道开设了一个安化土特产店,不过因种种原因只维持了两年多,该店就撤除了。在项目引进方面,如小水电成套、节能煤灶、塑料加工技术、竹子拋光打磨自动线、双费电表专利、小矿山设备生产等,也曾给老家企业带去实惠。另外,协助县里企业打官司、催账、引进人才、布展等也做了不少工作。有两件事至今令我难忘。

安化马路口镇有个竹地板条加工厂,生产房屋装修用的地板拼接条,约5公分宽、20公分长,光洁度、色彩、质地都不错,而且竹子耐磨、防腐、防潮,价格比中档木地板高出30%。县经促会张庆辉干事找到我,让我帮助想办法,在武汉打开销路。我便找了几个老乡合计,大家都认为这个产品好,让县里先拉一车过来。马路口竹地板条厂的邓厂长亲自押车过来了,在老乡中一宣传,按九折优惠,一车竹地板条很快销完了。我向袁润章理事长汇报后在武工大找了个仓库,一次又发了4车货到武汉。然而,在周边销售怎么也销不动,拓展到汉口、汉阳也成效甚微。过了一年还只卖掉了三分之一,而少数竹条已生粉长虫了,我只好让邓厂长悉数拖回去。这样一倒腾,我们费了不少精力,厂家也卖亏了。

还有一件事,是十多年前一个夏天,县人大、政协十几个人组团开着面包车去江苏取经返回途经武汉,从鄂州过来快到鲁巷高速公路收费站一偏僻路段时汽车抛锚了。这时已是下午6点多,当时气温高达三十八度,车就停在大马路边,车上的老乡们人生地不熟,急成一锅粥。此时,他们想到了经促会武汉分会,将电话打到了我家。知是老乡们“遇难”了,我丢下饭碗,给较靠近抛锚处的华中工学院(现华科大)的李冬梅等两个老乡打电话,请她们买馒头、稀饭及送水过去;谌吉安(原武汉市国税局总经济师、时任沌口分局局长)知道消息了,马上安排修理工去抢修面包车,直至半夜才把车修好,将这一车人拉到汉阳七里庙歇息。第二天我给吉安打电话问情况,他说他一晚没睡,还说老家人的事不敢马虎。

这便是家乡的情结,也是外乡客回报桑梓的自愿付出。安化县经促会武汉分会栉风沐雨、坦诚奉献,延续了近十年。到2000年左右,因安化县领导调整,思路改变,抓经促会的力度减小,我们这一志愿者性质的团体也就走向淡化,分会组织在历经两届后而未能继续组建。

幸运的是,在熊洪斌、喻子敬等老乡的组织下,安化一中校友会在武汉成立了分会,并在2011年扩大为安化之家。今年11月,安化县经促会武汉分会又以安化之家为依托重新成立。我衷心地祝愿在武汉的安化老乡越来越好,家乡越来越好!(刘永年

 

安化之家的由来

2001年下半年,在老一辈校友傅寿彭、何伯衍和知名校友喻子敬等的大力支持和其他校友积极参与下,正式成立了安化一中校友会武汉分会。按照校友会的要求,校友们踊跃捐赠,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得到了大家的首肯,分会也于2002年参加了校友会的百年校庆。

安化一中校友会武汉分会为聚集一中校友,联络校友友谊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但参加人员、影响力度、人员结构、参与面均受到很大的制约。武汉安化籍的许多老乡希望搭建一个更宽更广的平台,构筑一个安化籍在汉人士的精神家园,同时为家乡宣传推介、招商引资、信息咨询和组织会员活动等方面多做工作。

2011年的一天,我和喻子敬、夏永祥应约造访了时任武汉市国家税务局局长谌吉安老乡。谈起筹建安化同乡会的想法,他表示积极支持并参与,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了解到我们组建同乡会的目的主要是凝聚乡情,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为避免办理繁琐的行政报批手续,他建议取名为安化之家,大家觉得创意准确到位,就一致同意了,这就是安化之家的由来。

安化之家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多数老乡的认可。一是队伍不断壮大。充分调动、整合了在汉成功的政府、部队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经理人的宝贵资源,以“传帮带”方式,提升了在汉同乡的创业实战能力和情感交流,实现了在汉同乡创业就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丰富了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是广大老乡团结互助。在政策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能尽力帮助老乡解决困难和问题,帮助在汉同乡实现创业项目与资源的准确对接,通过和成功人士的经验交流和知识传播,提高正在创业途中同乡的创业成功率,并为创业者之间、成功企业家之间建立起联系,实现了从互相了解走到相互合作的道路。三是发挥了在外老乡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县委、县政府同社会各界沟通联系的桥梁,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推进剂”。

对安化之家未来发展的三点想法:一是明确定位,找准立足点,明确“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无私奉献精神,立足于服务在汉安化老乡,维系安化之家的老乡情谊。二是虚功实做,找到平衡点。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加深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界人士和政府单位的联络,实现人脉的低成本快速扩张,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加速在汉同乡的成长过程。三是牵线搭桥,找到着力点。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将进一步发挥招商引资、招贤纳智、联络联谊、协抓项目、推介本地产品、组织劳务输出等方面作用,成为促进安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桥梁,为家乡安化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推动安化与全国各地的合作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熊洪斌

写在《安化之家纪念册》前面

安化之家旨在为安化籍老乡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促进在汉安化人之间的交流,增强大家的归宿感、亲近感,为在汉安化游子构建一个共同的“家”,一个避风的港湾,有喜事时可共享愉悦,有难事时可共担忧虑。

安化之家的发展历史中凝聚了许多在汉安化人的心血,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观: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我们爱家乡、爱武汉、爱祖国;不组织参与政治性活动,不组织参与商业性活动。

老乡就是有个共同的家乡,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哺育过你、我、他。如今,我们漂泊在异乡,无论职位高低,无论富贵贫困,平等交往,集聚能量,共同发展。安化之家是一个平台,每一个老乡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扮演自己独特的角色,来这里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2014年,为方便彼此联系沟通,印制了一本《武汉安化籍老乡通讯录》,收录了上百位在汉安化人的信息;为彰显尊师重教之风,凝聚智慧,开展了一次高校教授及知识分子联谊活动,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用知识与文化支持家乡智慧发展;为感谢前辈为安化人作出的卓越贡献,开展了一次端午节慰问离退休老人活动,并邀请陆总医院安化浮青籍知名心血管医学专家蒋桔泉教授现场为大家解疑答惑,做健康讲座;“八一”建军节这天组织了一次慰问军人的活动,对这一批在汉安化“最可爱的人”致以崇高敬意;开展了一次“企业家联谊活动”,请在武汉这片热土上创业的安化人对安化发展献计献策,对安化之家的发展群策群力。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参与老乡活动,了解安化之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支持家乡建设,在2015年年会召开之际印刷了一本《安化之家纪念册》(珍藏版),分活动、创业、楷模、故事四个篇章,最后奉上我们在汉安化籍通讯录。抛砖引玉,继往开来,祝老乡们明天会更好。(◎ 肖鹏飞

文艺篇:他乡心暖 

有爱的地方就是“家”

偶然的机会,经同学介绍加了“安化朋友在武汉”群。加群之初,我保持了一贯的寂静潜水习惯。2013年的冬天,家中老人因和其它老人开玩笑,导致对方意外死亡(主要责任在对方),全家人乱成了一锅粥,唯有通过法律途径才有可能平息双方的情绪。作为家族中学历最高的我,尽管当时还只是一个弱弱的学生,担当了了解相关法律、寻求法律援助的任务。我慌了张,到处问朋友,在各种群中发求助信息。我记得当时应该是晚上十一点多了,我在“安化朋友在武汉”群里发求助信息,夏纯涛先生告诉我群里有一位陈开宇律师。在我给陈律师打电话前,夏先生还事先给陈律师打了电话告诉他我需要帮助。在那样一个寒冬深夜,我感受到了温暖。最终,在陈律师的帮助下,事情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得以解决。

第一次正式参加安化之家的活动是羽毛球比赛。说实话,作为一个还在积累阶段的学生,我参加活动时内心是有压力的。我不确定这样一群教授、局长、董事长,会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一个正在求学路上的大龄女青年。不过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整个活动我玩得很嗨。返校时,我意外坐了夏先生的顺风车。在路上,夏先生鼓励年轻人要多参加活动,安化人要互相团结关爱,也聊到了我为什么要读博。我想了想说:“我出生的时候很穷,现在仍然很穷,我的财产中唯一昂贵的只有梦想了,当大学老师是我的梦想,而博士学历是当大学老师的敲门砖。”我当时并不期望他能理解,但出乎意料的是他说:“有梦想的人最富有。”一路上他和我讲他的成长故事,讲他的奋斗史,并且告诉我人格没有贵贱之分,告诫我要放下自卑包袱,要多向优秀的人学习。我深深地震撼了,夏先生不光是企业家,更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啊!

我参加的第二次活动是“在汉知识分子小聚”。聚会的时候,我坐在灿炯哥的旁边,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位“中国好丈夫”。他对“家”的理解,对家庭的付出,我由衷地佩服。现在我仍时常想起那次活动自我介绍时,我说的一句话:虽然目前我只是个学生,但我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我能为安化之家贡献我的光和热,我也相信我能为安化之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次聚会上,大家都很关心我的个人问题。夏先生还语重心长地和我说“要先成家再立业”,因为家是强大的后盾,未来可以两个人一起去创造。并告诫我:找一个对自己好的人,不用挑一个人的出生。活动之后,夏晓勤教授和廖建桥教授都非常热心地给我张罗对象。

时间过得很快,我已和高中同学结成连理。他没有博士学历,只是本科;他没有浪漫情怀,只是偶尔会用他所擅长的机械知识,给我画个机器猫;他刚辞了工作,来到陌生的武汉,只为更好地照顾我。他应该就是夏先生口中那个“对我好的人”。尽管未来充满挑战,但我们相信工作会有的,未来是美好的。在武汉,他应该很快就会找到“家”的感觉,因为我们有安化之家,有一群团结互助的安化人。(谢菊兰

 

求书“安化赤子”

2008年10月1日,我从武汉回乡探望父母,在东坪的镇东桥旁边正好遇到原县政协主席伍湘安先生。应约来到吴家湾伍家,边品茶边交谈。伍湘安先生以其丰富的茶叶知识和久经淬炼的人生阅历,使我获益匪浅。临别时,伍湘安先生送我一本书,是其本人所著的《安化黑茶》,并亲笔签名。2013年元旦,我和安化二中同年级老同学姚红建、刘永年教授三人牵头,在汉阳钟家村的“金汉唐大酒店”,宴请部分安化籍在汉老乡,商议赠送伍湘安先生一幅“安化赤子”书法条幅。在汉的安化老乡一致认为,伍湘安先生普及、推广安化茶叶功劳有三,即“著书、建馆、立茶言”。“著书”是指编著了《安化黑茶》、《安化黑茶聚焦千年》、《安化黑茶十八问》等出版物;“建馆”是指在江南自宅中,以个人之力创建了藏品丰富的“安化黑茶文化展示馆”;“立茶言”就是他大声疾呼的号召语“请来一杯安化!”

伍湘安先生保卫安化黑茶,留下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益阳地区和业内广泛流传。益阳市里某位领导急于搞项目、抓工程,看上了“中国黑茶之乡”——安化,于是决定由益阳市“收编”安化黑茶,新创“益阳黑茶”。想起前些年有人将安化的羽毛球学校“收编”到益阳,在益阳市郊大兴土木,开建“奥林匹克中心”,把益阳城区面积扩大,准备大干一场。但事与愿违,二三十年过去了,羽毛球没培养出一个世界冠军,差一点把安化的“羽毛球世界冠军之乡”断送掉。伍湘安先生在益阳六县(市)的“首届中国·益阳(安化)黑茶博览会”的预备会议上理直气壮地陈述了安化黑茶的历史和文化,坚决反对“桃武龙沅新益”等外路茶(草茶)纳入安化黑茶系列,保护原产地品牌的纯真性。发言中,主持人两次打断他的讲话,伍湘安先生也毫无惧色。

2013年2月,为了落实元旦聚会时赠伍湘安先生条幅的提议,我们夫妇约同湖北省音乐家协会打击乐专业艺术委员会吕恒堂秘书长、邓京汉理事共四人,前往汉口“梦湖香郡”别墅小区,拜访了中国著名书法大家孔可立先生。我向孔先生简要介绍了伍主席的“著书、建馆、立茶言”的作为和老乡们的心愿,孔先生凝神注听,不时会意地点点头。因为我们与孔先生已相识多年,说话也就直奔主题,孔先生慎重地接受了我的请求,随后便邀请我们一同上三楼书房。只见孔先生气定神娴,熟练地展纸、折叠,然后,沉思片刻,毛笔转墨、润笔,挥毫落纸。“安化赤子”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跃入视野,下方小字“伍湘安先生雅属,武汉市安化联谊会敬赠,癸巳正月孔可立书”,再加印鉴和闲章。后来,我又到武昌徐东古玩城,找到南京“总统府”楼标大字书写者陈羲经的弟子——“墨生堂”彭贵初先生,求赐了“请来一杯安化”字句的墨宝。于是,馈赠伍湘安先生的两帧条幅皆己完成。

2013年8月24日,武汉安化之家周年庆典暨第二届年会在汉口二炮指挥学院培训中心兴源宾馆隆重举行,武汉政界、教育界、工商界、军界等与会老乡80多人,伍湘安主席正好与县政协副主席蒋毅华等一行八人专程从安化到会。会上,“安化赤子”和“请来一杯安化”书法条幅赠送计划得以进行。(◎ 罗景艺

 

西江月·老乡会上喜相逢

少小离开安化,今朝欢聚江城。擂茶一碗故乡情,吹起悠然童兴。 喜看梅山起舞,更希赤县升平。人生百味贵真诚,尤记知音互敬。(◎ 陈开宇

 

“安化之家”三周年庆典纪实

资江洢水育英才,

义捐义卖财源开。

葡萄化酒赠贵礼,

创意汇聚话未来。(◎ 阙紫江

 

过秦楼

剑胆琴心,铿锵军旅,几许青春豪迈。少年意气,茂盛风华,眸底频流慷慨。黄孝河畔履冰,烈烈旌旗,歌飞云外。驻江汉关前,涛声夜夜,婉如天籁。

黄鹤缈、戎马匆匆,十年血汗,沾满征衣顶戴。回眸望去,鬓角眉尖,依旧当时风采。战友重逢,推杯把盏琴台,乡音未改。和谐中国梦,携手辉煌商海。(◎ 谭峥庆

 

一碗面条

       铺开创业路

 刘绮国 景南

一碗面条能做什么? 是上班族清晨匆匆忙忙中的一份早餐,是街头巷尾市民用来充饥果腹的速食。在很多人看来一碗面条算不了什么,但对于彭息春来说,一碗小小的面条却是他放飞创业梦想的开始。

彭息春,湖南安化人。80后的他怀揣着献身军营、报效祖国的军人梦想于2000年入伍从军,服役于湖南省武警总队直属支队。在12年的军营生涯中他多次出色完成各类大型军事演习,在抗洪抗冰、抢险救灾、反恐防暴等大型艰难险阻的保安任务中,英勇冲在第一线。因为表现突出,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几次荣获班集体三等功及个人三等功。由一名普通战士晋级为三级士官,并获得了上士警衔,晋升后勤班班长。直至2012年转业回家。

回家后彭息春的人生与面条仿佛是几何学中的两条平行线,永不会相交,然而2012年二者相汇了。这年,是彭息春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面临着退伍就业抉择。到底是接受政府的安置,还是选择自主择业?彭息春在心里无数次问自己。他在部队是三级士官上士,按国家规定符合政府安置条件,可以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单位。但为了不给国家和地方政府增加负担,也为了自己的孩子,2013年他提出了申请,主动放弃安置工作的机会,选择自主择业。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和朋友时,遭到了集体反对。一个大山农村孩子,到部队服役这么多年,现在有机会可以在城里工作,可以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为什么要放弃?是不是在部队当兵当傻了?他没有因为家人朋友的反对和不理解而生气,慢慢地跟他们说政策,讲道理、谈人生。经细心地开导,他终于赢得了大家的理解。

即便是退役了,彭息春身上依旧保持着军人的特征: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密切联系。几番考察后,彭息春很快明确了自己要走的路,拿出十多万元退伍费,利用多年在部队后勤所学的炊事技能,加上祖传做面的秘方,在长沙开了一家手工面馆。还将家传的“彭掌柜”手工面的店名,在工商总局进行了商标注册。面馆开在刚开发的小区,地理位置不是很好,每天的客人不是很多,一早晨只能卖几十碗面。当时他爱人有些着急,他就安慰她,俗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嘛,只要以诚经营,生意会好起来的。彭息春和妻子每天凌晨4点起床,启用当日采购的新鲜食材熬制汤底。与普通面不同的是,彭家的面条不但现揉、现做、现卖,而且还在面粉里添加了鲜鸡蛋以增加口感和营养。慢慢地,彭氏面店的顾客越来越多,在顾客中逐渐有了口碑。金杯银杯不如口碑,不断有新的顾客听了老顾客的介绍慕名而来用餐。面店的生意也由当初的一天卖几十碗,到现在几百碗上千碗,生意日见红火。

当初的无名小面店做出了特色,也慢慢做红了,做火了。彭息春干脆和自家兄长彭孝春合伙注册了彭氏品牌“彭掌柜”, 并一鼓作气先后在长沙多个区域开办了5家连锁分店。至2015年3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湖南黄沙溪彭掌柜餐饮连锁管理有限公司”。

创业初显成效,彭息春、彭孝春兄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彭掌柜”所有门店不仅向所在社区的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的凉茶,还免费提供营养丰富的爱心早餐等。去年,这个农村户口的普通复员军人,在省城进入了有车族,今年还买了房,真正在城里安了家。

平凡而普通的彭息春,从零起点到5家连锁店的老板,其创业故事影响和激励着他身边的人,原部队领导得知后,把他的事迹作为老兵退伍前的教育素材,鼓励老兵回乡创业;得到了湖南卫视、青海卫视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在频闪的镁光下,彭息春总是那么淡定和朴实,但说到自己的目标又是那么自信,那就是继续把彭掌柜手工面发扬光大,帮助更多想创业的退伍军人走上创业之路,让彭掌柜手工面遍布中国的大街小巷,让老百姓吃上正宗、放心、营养、健康的传统早餐。

 

泥埠桥完小:

向精品学校迈进 

◎ 陶金生

“我校通过全体教职员工一年多来的共同努力,最大的变化在于:环境在回暖,社会反响在回归,质量在回升,师生在回流!”东坪镇泥埠桥完小姚安元校长的一番话,让我对资水之滨的这所袖珍式完全小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让学校变得更美

2014年7月,现任校长姚安元到任,很想为学校的发展做一篇大文章。然而9月1日开学的一幕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个孩子背着书包从校门口扬长而去,泥埠桥完小对于他们,只是一处毫不相干的所在!

泥埠桥完小创办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地处308省道与东酉路交界处,浩荡的资江水,就在学校前面滚滚东流去。学校位于东坪镇的城乡结合处,向西,繁华的县城车水马龙;向东,泥埠桥村、烟竹村、酉州村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本应该是学生求学的理想之所,孩子们为什么会舍近求远呢?制约学校发展的“症结”又在哪里呢?姚安元陷入了沉思,决定与同事们为学校的发展解开“千千结”。

泥埠桥完小唯一一栋有一定规模的建筑,是2007年原址重建的“明德小学”教学楼,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学校本来占地很少,再在校园内搞大规模的建设不太现实。于是,铺塑胶跑道、修整花坛、栽种苗木、加强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焕然一新的校园激发了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校园内孩子们绽开的笑脸是对办学者们最大的回报。

学校实在太小了,一栋只能容纳12个教学班的教学楼,却要挤出3间教室来办幼儿园;一个只有600平方米的小操场,既要做小学生的运动场又要做幼儿园的游乐场;幼儿园与小学作息时间冲突!开学不久的第一次行政会议上,姚安元就把幼、小分办的方案抛到了桌面上。通过调研,适龄幼儿人数在300人以上,而城区幼儿园的大班额也让很多家长不满意。学校行政一班人统一了思想,要另外选址办幼儿园。通过向东坪镇中心学校和县教育局汇报,方案得以通过。说干就干!2014年9月,经反复考察,最终决定租赁邻近校园的纯信豪苑内场地建设幼儿园。2015年元月,能够容纳300人,开出3个大班、2个中班、1个小班的全新幼儿园正式开班投入使用。崭新的幼儿园里,有条不紊的园所管理,充满童趣的课程设置,幼师们的敬业奉献,再加上恰到好处的宣传,一开园就招收到了大班2个、中班2个、小班1个,入园幼儿共220人。与以往百来个幼儿 “圈养式”的管理与教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幼儿园从小学搬离后,学校按照完全小学的格局再次进行整体布局。学生密度降低了,在楼梯间增加“读书架”,学生可以随手取下爱读的书本。改变学生食堂经营方式,让学生们可以在学校安心就餐。加大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力度,9个班级布置成了9个温馨的学习乐园。“精致、典雅”,当你走进今天的泥埠桥完小,无论站在哪里看,都会用上这两个词。

 

让教改幸福师生

五年级班主任老师陈柳珍与校长姚安元是一同调入泥埠桥学校的。这位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的中年骨干教师跟我分享课改时一脸的幸福:刚到泥埠桥,听到在升旗仪式上孩子们两字一顿、略带唱腔的“经典诵读”后,她就判定学生的语文素养很欠缺!一打听,果然学生普遍反映学语文没有兴趣,日记、作文言之无物,连书写也极不规范。必须得改!就从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开始改起。2014年下学期开始,在陈老师的倡导下,泥埠桥完小多了一门“一日三读”功课:语文课前阅读五分钟、中午休息到午睡前阅读30分钟、回家睡觉前阅读30分钟。阅读内容来源是一本语文课本、一本配套使用的《经典精读》教本和一本《国学新编名著综合阅读》。学生们不只放开了喉咙,改变了陋习,还能把每一篇文章当作一段情感之旅,当作一次美的历程。慢慢地,家长有反映了,孩子们在家睡觉前非得读半个小时以上书不可。在陈老师的倡导下,“书香校园”创建工作在全校深入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成了风气,通过人人参与争当“阅读之星”,班班开展设计阅读卡的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增强协作能力、操作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琅琅书声里,学生们悄悄地爱上了语文。

课改更是提质兴校的必由之路,响应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号召,课改正在泥埠桥完小全面铺开。一讲到课改,年轻的老师们非常激动,她们已经尝到了甜头。泥埠桥课改的理念是“解放师生,幸福师生”,只有教师在课堂上放得开,学生才能真正地自主学习。六年级语文老师黄胜平推行特色小组文化建设,让每一位学生自觉融入到小组中、班级里,课堂之上既见个人更有团队,只求上进从不怠工。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小奖励变化无穷,笑脸、优秀组员奖章、优秀组长勋章、漂亮胸花、大拇指......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学生都喜欢上黄老师的课,因为“这个老师很懂我”。精彩的课堂,自能演绎师生们非同凡响的人生。

鸡蛋,从内向外打破就是生命!泥埠桥完小师生们的付出得到了满满的收获:在2015年上学期全县组织的六年级期末抽考中,语数双科综合成绩位列全县第二名;在2015年下学期由东坪镇组织的五年级抽考中,又列第二名。而这些抽考的学生,不是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弟就是附近的农村孩子,家长们根本就无暇也无能力指导他们学习。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成绩是在学校明确发出“不补课、不滥订教辅资料、不加重学生负担”的禁令下取得的,这更显现出泥埠桥完小老师们的敬业和艰辛。

 

让师德催开花朵

<="" iv="">

附件

[打印] [收藏] [纠错]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