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安化》2016年第2期(总第14期)文字版1
作者:安化县政协办     发布时间:2016-07-25     信息来源: 未知来源     浏览数:

主席视点

 

岗位与成就

李太源

经常听到有的人抱怨:如果把我放到那个岗位上,不也是一样地干?说不定成就还大一些。一副在现有岗位上满肚子才华不得伸展的委屈模样。

其实不然。既然不可能人人都干自己喜爱的行当,所谓专业对口、爱好对口,那么干好所在的行当,爱所在的行当就是一种必须,也即在其位当谋其政。

社会分工各有不同,岗位本身并没有贵贱之分,成就也同样没有高低之分。干好了干实了所在岗位的工作,你就取得了应该拥有的成就,所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益阳市大福皮肤病防治所是个不显眼的机构,麻风村则是几个令人生鸡皮疙瘩的字眼,与麻风病人朝夕相处更是令人踯躅难前的事。大福镇天罩坪1971年建成麻风病防治所,1986年搬迁到镇区边的九瑶村,除卫校毕业分配一途,直到2012年没有招考、平调进一位女护士。这里的岗位,是大多数医生、护士从来都没有想到的选择。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为坚守在这里的医护人员点赞。

翻开《益阳市皮肤病防治志》,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除了上级机构调动,大福皮肤病防治所几乎所有医护人员一辈子都在本单位工作,直至退休。一方面是补充不了新鲜血液的尴尬,另一方面却是始终不渝的忠贞。

细读《安化有个村中村》,我才发现大福皮肤病防治所的尴尬是因为理解的缺失,而忠贞则缘于情感的积累。一辈子与恐惧面对面、与伤疤面对面、与畸残面对面、与世俗面对面,这需要十足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博大的爱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这里,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已在不知不觉间演绎成父子(女)、兄弟姐妹和家人。男儿膝下有黄金,可病人郭登洲作为一位年愈七旬的老人,却情不自禁地向比他小几十岁的医护人员下跪,折射出的是防治所工作人员的人性之美!难怪媒体人要接二连三地寻到九瑶村采访,不惜篇幅时长地报道,这是多么可喜的正能量啊!面对以刘大飞为代表的防治所医护人员,我不能不心生敬意。

刘大飞只是一个普通的护士,没有写出过高水平的医学论文,也没有做过起死回生的大手术,更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壮举。查病房、换药、清创、整理内务、安抚心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然而,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地尽职地工作着。这平凡中的坚持,其实就是她的成就。病人的笑容,是对她的最高奖赏。“湖南好人”的荣誉,刘大飞完全当得起。

刘大飞是大福皮肤病防治所的突出代表。随便挑出一个坚守在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星星点点的付出都能够写成感动得我们一塌糊涂的好文章。

你有不有成就?请先扪着心问自己:我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了没有?

 “十三五”:建成全面小康新安化

“十三五”时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决胜阶段。作为益阳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安化县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也不外乎此。如何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挖掘潜能,全面实现脱贫致富,成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

安化县“十三五”规划提出,毫不动摇地坚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坚守生态底线,致力绿色崛起,以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为主线,着力建设茶都安化、神韵安化、小康安化,必须在发展中把握好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5大原则。

在未来5年的发展中,安化县有诸多积极因素。包括国家宏观政策总体有利后发地区加快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将得到最大释放,有利于对接“一带一路”,借力长株潭,融入区域化大发展;特色资源开发潜力进一步迸发,强县富民产业将得到大规模提升。

在“十三五”发展战略中,安化县发展有三大目标。一是致力发展赶超。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期末总量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000元。二是实现脱贫“摘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人均储蓄存款达到2.8万元。每年脱贫2万人,期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以下。全面建成小康。生态文明达到新高度,支撑能力大幅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十三五”期间,安化要抓住新机遇,实现跨越赶超,重点就是要“补短板、增优势、强民生”,通过推进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致力绿色崛起,全面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县。划定生态红线,构建“一江一湖三山”的生态安全格局,推进国家公园、循环经济、“两型社会”三种发展模式。探索推进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雪峰湖国家地质公园、柘溪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整合,建立湖南安化雪峰湖国家公园。以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为重点,突出建立循环型生产方式、绿色型生活模式、可持续生态环境,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加大环境整治和保护力度。到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80%以上的乡镇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加快转型创新,着力打造强县富民产业新引擎。实施“五化”行动,构架“三区两轴”的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形成以黑茶、矿冶、能源为支柱产业,休闲旅游、生物医药、生产性服务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食品加工、现代农业、商贸物流为基础产业,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着力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水平。着力补齐基础设施“欠账”。交通方面,主攻大动脉,建设外通内畅两张网。外网是建设“两横两纵”高速公路。内网是建设“2隧7桥25干线”国省干线,实施水运提升、站场建设、农村公路、公路养护四大工程;抢抓新机遇,推进机场、铁路两大交通布局新突破。水利方面,实施城镇防洪防涝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水利处险工程和农村水利工程。电力方面,满足用电需求、提高供电质量、促进智能互联。信息方面,推进“三网融合”,建设智慧城市。加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推进管理制度化、维护长效化,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效益。

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建设新型城镇和美丽乡村。构筑层次清晰、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发展联动、设施共享、生态宜居的“一核两副”城镇群,推动东坪、梅城、平口三大重镇综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产业特色的示范镇。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舒适、便捷、安全的市政道路网。优先发展城镇公交,改革完善出租车经营模式。全面完成县乡规划编制,加强规划事前事中监管和事后处置全过程管理。加强城镇综合执法,完善城镇应急管理体系,增强消防、防洪、抗震等设施和救援能力。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等四大工程。

围绕脱贫致富,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群众获得感。持续发力改善民生,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形成大扶贫格局,分两轮对138个贫困村驻村帮扶,期末实现全县贫困人口全面清零和脱贫“摘帽”目标。将全县脱贫重点放到库区,协调和集中县内各类资源,优先支持柘溪库区发展。扩大就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人才强县。建立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所需。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均衡发展各类教育。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完善基本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康安化。坚持主打羽毛球运动品牌,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加强梅山文化、茶文化保护、传承和挖掘。发展群众文化体育事业,丰富群众生活。

 

4月27日18点30分至19点,湖南新闻联播《环行洞庭》直播了安化茶旅主题。节目直播组深入我县白沙溪茶厂、云台山和茶马古道等景点,以水、陆、空三维报道形式开展了集中拍摄采访,真实记录了我县的区位经济、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风光名胜。同时,直播还探寻了我县未来走向,解读了我县的科学发展,解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研究和解答了“环洞庭湖经济圈”构建问题。

 

6月10日,安化县2016年龙舟赛在资江黄沙坪古茶市流域举行,16支队伍捉对比拼。江面锣鼓喧天,江边万众欢呼,场面颇为壮观。最后,槎溪队、江南永胜队、株溪口队分获前三名。



5月28日至29日,安化县举办首届云台山帐篷旅游文化节。来自长沙、湘西、怀化、娄底等地的23支团队近千名户外活动爱好者,齐聚云台山露营。两天的活动,户外爱好者在龙泉洞广场和云上茶业进行广场歌舞表演,在指定地点安营扎寨,并参与了云上茶园观光和篝火晚会,观看了云海日出,体验了一把独特的安化茶旅文化。

 

 

安化有个村中村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撰稿 王青山

 

这是一个特殊的小村落,村民最多时也不超过120人,最少时才40余人,村庄的面积也只有区区28亩,占据一个小小的山窝子而已;但为村民服务的专业医护工作者却常年稳定在近20人,是全县医患占比最高的村子。这村子,便是位于大福镇九瑶村里的麻风村。

避暑山庄变成了麻风村

在安化大福镇,说起耸入云端的天罩坪,可是无人不知。不仅因为它是境内第一高峰,更因为它曾经被出卖给外国人的一段特殊的历史。

天罩坪本来称李家山,是“仿佛花中藏世界”的芙蓉山七十二峰之一,属现李岐村所在地,海拔达1174米,山顶是块“三个月不见天上日、三个月不见地上干”的避暑胜地,清代云贵总督罗绕典的老宅就在山下的浮泥村。清光绪31年(1905),李家山被经常往返于大福、仙溪、梅城之间的挪威和瑞典两个传教士相中买到手,改名为天罩坪,并开始进行避暑山庄的建设,参与的传教士队伍也扩大到意大利、印度、罗马、德、英、法、美、日、俄等国家数十人。此后数年间,山上先后建成了22栋别致的西式洋房。墙体为一色方正的青石条垒砌,屋顶盖银色镀锌板铁瓦且安有避雷装置,楼宇间杂以花圃花台、石凳石桌,还建有游泳池、球场、沙坑、木马、秋千、跑道等配套休闲锻炼设施。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天罩坪的主权又回到了大福人民手中。可惜的是,受时代思想潮流的局限,那些美轮美奂的西洋建筑也随着洋教士的被驱离而于1954年被拆毁,仅留下一堆碎瓦砾和破石块。由于山界地广人稀,在天罩坪生活的李岐村人也不在乎这片荒地。慢慢地,除了“天罩坪”这个山名,其中的故事都成了逐渐远去的传说。

日历翻到1969年冬,天罩坪却悄悄地重新进入了村民们的视野。因为在废墟下方的一个大山坳里,有三个陌生人不止一趟地来回指点,并商量着什么。

天罩坪应该又不会平静了。村民们猜想。

的确是这样。三个陌生人分别是时任益阳地区卫生管理站干部孙玉玉、唐鸿昌和安化县梅城地区医院院长陈柳彬,他们是带着修建麻风病防治站选址任务来到天罩坪的。而且,他们还真一下子就相中了这块洋教士相中过的地方。

麻风病是什么病?村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病因病理,但满面瘤子一身痂、脱皮烂肉瘸手跛足的严重症状是见过也听说过的。在医学技术并不发达的时候,对待麻风病人的办法也无非火烧、活埋、水淹、枪打,赶进深山老林或孤岛自生自灭,几乎就是“死了冇埋”的代名词。在这里修防治站,住进一批麻风病人,那不是比住一群蓝眼睛的洋人更加可怕?

但是,洋人修本地人不能进入的教堂与别墅都能修成,国家修治病救人的机构能不让修成吗?

1970年3月,陈柳彬被抽调到天罩坪专门修建麻风村和住院部,先后征地400余亩,加上荒地总面积近2000亩。6月,后来成为骨伤科名医的肖山愚被雇来协助基建。先购入几栋旧民房作基础,买砖石、木材,至1971年2月,总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的两个病村与一栋住院部建成;4月,益阳地区卫生管理从辖区各县(市)抽调工作人员13人陆续来到天罩坪;7月,离病村2公里的面积650平方米职工住房建成;9月,安化县天罩坪防治站挂牌成立,陈柳彬任站长,李训钦任党支部书记,至年底收治益阳地区麻风病人15例。1972年4月,病村与职工住房的正中地段建成100平方米麻风病人家属招待所;为方便职工、病人和家属,站里在今九瑶村征地0.92亩,5月份修建成接待(中转)站5间100平方米;当年又兴建麻风病人生活配套用房650平方米。1973年12月,收治麻风病人增至91人,首次治愈5名病人出院。

 

从浮躁归于平静

山沟里突然出现一群狮脸兔眼、勾手吊脚、烂皮脱趾的陌生人,村民的心里充满了恐慌。惹不起还躲得起啊!于是,村民们有附近的劳作工夫时大多是绕着走,生怕一不小心会与麻风病人撞个满怀。

其实何止是附近村民,就是医护工作者也是如临大敌。麻风病古代叫天刑,意思是前世作孽,此生遭受上天的惩罚,所以手脚畸残、面貌丑陋,终生要饱受病痛和心理的煎熬。为了防止麻风病的传染,医师们在进入病房前,都要求穿上隔离衣、长统靴,戴上帽子、口罩和橡皮手套,仅限两只眼晴露出在外。査询诊治完病人后从病村返回站里时,双手双脚都要用莱苏水浸泡清洗,衣物要用高压蒸锅消毒。由于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站里的工作人员一直都只见调出不见调入。

根据当时的政策及站内的观定,为了隔离起见,病人不得离站半步更不得请假回家。麻风村里虽然选举了村主任,也培养了些党员骨干,但毕竟病人来自全市各地甚至有远自贵州者,工作站又相距三四里路程,病人间的矛盾纠纷自然难免。打架斗殴、滋衅闹事、男女关系之类的事,处理一件算一件;更让人感到头痛的,是病人住久了自然想家,父母病故等按理也应该回家,于是逃跑现象时有发生。病人脚手很不方便,又怕被站里发现,大多利用晚上逃跑。由于心里紧张,加上山高路陡,有的连滚带爬,一不小心便从山上滚到了山下。在寒冷的冬天,有的病人躺在雪地里昏迷不醒,工作人员却全然不知。待好心的路人发现,才能把他们抬回病村救治。有的逃跑后,又觉得自己不可能在哪里立足而主动返回病村。有个别病人被医护人员追到后,宁死也不回病村的,如来自沅江的重症病人戴开池就眼见医护人员走近而一头撞在了岩石上。对于逃跑后迟迟不归者,医院则要动员民政、卫生及公安等部门,像对待犯罪嫌疑人一样抓回来。一位叫杨名爱的病人,入病村前是惯犯小偷,怎么也过不了这种受限制的生活而经常逃跑,站里不得不一度将其关入储藏室,派人日夜留心其动静。

其实,国家对麻风病村的关注与投入并不少。从1971年建站起,医务人员培训、医疗与生活设备引进、麻风病普查与诊治工作从未间断。闻名全省的骨伤科专家肖山愚,最初就是经麻防站送出培训成才的。省市各级皮肤病防治医师甚至国外的专家,都不止一次来到天罩坪麻风村现场示范治疗、传授医技。万能手术床、电热恒温干燥箱、30max光机、产科吸引器、电动离心机、万用电炉等一般县乡医院都羡慕不已的设备这里一应俱全,甚至早早就配备了化验师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购置了救护车。为了稳定骨干医生郭专辉,县里还专门将其妻接到了站里担任中药师,夫妻俩一起学会了电影放映技术。为了方便生活,麻风病村有自己的发电机、打米机、粉碎机,架通了广播专线。为了让病人的生活增添些亮色,也为了吸引周边群众消减对麻风村的敌意,拉近心的距离,麻风村1975年购进缝纫机和黑白电视机各1台, 1976年办起了蚊香厂,1978年购回一台电影放映机,1980年又有了山界上第一台彩电!1981年,住院部建起了电影院。胆子大点的村民开始有事无事时往麻风村门口张望,试着给村民送点玉米、红薯什么的,进而麻着胆子坐到院子里看电视、进电影院看电影。农历年底,山沟沟里的病人与职工们破天荒地举行了春节联欢晚会,还吸引了部分村民前来围观参与!

心在人就在。绝大多数麻风病人患病并不是自己的错,但既然患病已成事实,总不能一心等死。为了活出点尊严,病人们自己也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自己动手搭起了牛棚、建起了猪圈、围起了羊栏、砌起了鸡窝,在站里的支持下,放起了牛、养起了猪、赶起了羊、喂起了鸡,还辟土种起了蔬菜及其它农作物,两个老人甚至做起了砍柴烧炭的事。没什么事可做的时候,识字的看看报纸,不识字的打打纸牌,加上自编自演些节目,每周都有电影看、每天都有电视,也知道一些山外的事,麻风村民的情绪终于逐渐稳定下来。

 

心墙拆去天地宽

日历在不知不觉中翻到了1980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起步,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医疗技术交流也日益频繁,其中就有麻风病的革命性治疗方法:这一年,“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马海德把国外治疗麻风的新技术——强杀菌联合药疗引进中国。用这种药疗方法,病人一周内即可脱离传染期,平均两年即可治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麻风病防治工作情况的几点建议》,对麻风病防治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1981年,国家提出 “中国要在2000年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奋斗目标。

为进一步改善麻风村交通与医疗服务条件,防治站上省城跑县里,筹得30余万元资金。正当站里准备进行盘山公路勘测时,省市各级医卫部门传来了将麻风村整体搬迁到山下的决策建言。时任站支书姚鹤高与站长梁和平跋山涉水,首先在县城东坪和梅城各相中了一处地方,但还是因为担心传染问题而在向县政府汇报时没有获准。此后,两人又察看了库区探溪、芙蓉林场、山口黄沙溪等多个地方,最终还是选定了已建有防治站接待站的大福镇九瑶村。1984年,以原接待站为基础,扩征土地28亩,三历寒暑,天罩坪防治站于1986年11月28日正式完成搬迁,成为全省唯一站、村合一麻风病防治机构。从这年6月起,防治站正式为入所麻风病人进行联合化疗。1987年5月,机构更名为安化县大福防治站,站里增加皮肤性病诊治科室;几年后又在大福镇区开设皮肤病专科门诊。为便于开展对益阳市辖各区县(市)的麻风病防治工作,1996年再次更名为益阳市大福防治站;为便于业务拓展,防治站2013年又更名为益阳市大福皮肤病防治所,迈出了划时代的一步。2015年,大福皮肤病防治所设立为湖南省首批区域性麻风病定点诊治机构,服务益阳、长沙、湘潭、岳阳等地患者。

治疗方式进步的同时,麻风村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

就如在天罩坪时一样,九瑶村的村民以及附近的群众对麻风病人的认识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病人在群众家喝了茶后,主人可是连瓷碗也要一同丢掉的,更不用说来村子里了。防治所只是皮肤专科诊疗,病人遇有其它疾病时还得住院;而镇上医院的病人一听说同病室住进了麻风病人,则像躲瘟疫一般要求立即搬出。防治所靠的是什么来转变社会的认识呢?靠的是医护人员与病人的不离不弃、亲密接触。只要是过了传染期的,换药打针就同一般病人一般对待。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上街,一起锻炼。靠的是病人的团结互助和勤劳自重,种菜、砌堤、买东西、做生意,主动融入社会之中。来自本县仙溪镇的病人方云初半个手指将一把算盘拔得啪啦啪啦分毫不爽,让持计算器的小贩羡慕加佩服。

其实,也并非所有的群众都对麻风病人强硬地持拒绝态度。

南县小伙子蒋方兵1983年被查出患麻风病,来到天罩坪接受治疗。就是从到病村看电影开始,李岐村四组的姑娘龙小军与蒋方兵居然处上了对象。1985年,蒋方兵治愈出院,与龙小军喜结连理,先后生下一双活泼可爱的儿女。

与蒋方兵同时入院的常德伢子陈云泉,在住院期间也与大福镇复兴村一位叫刘爱君的姑娘谈上了对象。1988年治愈出院,夫妻双双回到常德,一双儿女同样健康。

来自南县的病人何国华在防治站搬迁前夕入赘大福镇,做着服装生意。

现在,这三位麻风病治愈者的儿女们都已为人妻母、为人夫父。活生生的事实,无疑是麻风病可防可治的活证。

心墙拆去天地宽。

1990年,治愈患者邓建春讨到了老婆。

1994年,治愈出院的骆云高娶妻生子。

1997年,治愈患者张银生结婚。

防治所的皮肤诊所病人多了起来,来麻风村的食堂卖菜的小贩多起来,来小院里打扑克的村民多起来,来院子里跳广场舞的妇女多起来,防治所甚至在2013年还招来了三位妙龄女医护人员。麻风病患者和医护人员终于走过冬天,迎来了鲜花次第绽开的春季。

人间自有真情在

46年阴晴雨雪、寒来暑往,医生和护士见证了病友们的永不放弃,病友们见证了白衣天使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片片真情,天罩坪和九瑶村的一草一木见证了在大福皮肤病防治所发生的点点滴滴。

怎么能够忘记,为了不扩散一个传染源,老支书李训钦忍着痔疮的疼痛,带着大家整座山头搜寻绝望的逃跑病人;作为站长,为了能够买回那台21英寸的彩电,姚鹤高硬是两次跑到福建电视机生产厂家磨了好几天嘴皮;为了让病人们感受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所里挤出经费带着大家参观了韶山毛泽东故居、花明楼刘少奇故居,到县内参观了柘溪电站,领略到祖国山河的美丽。

怎么能够忘记,为了让清冷的高山之夜响彻好战士《雷锋》“为人民服务终生”的誓言,医生郭专辉和妻子多少次从大福镇精心挑选影片上山;谭超美支书两次被上级调离村子,走上更重要的岗位,却又两次主动请求调回到村子里;从村里子走出的骨科名医肖山愚每年都要带着现金、礼品来看望和他一起战斗过的同事与病友们;在天罩坪时,从防治站到住院部三四里路程,护士田小兵将病人不是背在背上就是抱在怀里,一天天、一趟趟,汗水不知浸润了山路上多少块石板;为了争取项目建设早日上马,兼任司机的老麻风工作者王川坪一次次上省城、跑市县;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中国麻风》、《临床和实验医学》等专业杂志不时有防治所的研究成果发表,单位和个人获得国家、省、市、县各级奖励170余次;老检验师谭盛辉凭过硬的技术,拼得第一届马海德奖,退休后又毛遂自荐,呕心沥血编成了《益阳市麻风病防治志》……

怎么能够忘记,多年的相处,防治所的工作人员已和病人成为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病人方云初2007年癌细胞扩散截肢,几所医院都拒绝手术,自己也心灰意冷,只求一死。所里东挪西借筹措治疗费用。两次大手术、将近三年的时间,先后辗转三家医院、行程上千里,所里派蒋德云医生和田小兵护士全程陪护,为其端饭喂水、擦澡翻身、接屎泼尿、背上抱下,变着花样熬汤给他喝。来自贵州的病人郭登洲老人2012年10月心脏病突发转移到大福镇医院,面对医务人员递过来的登记表,时任所长刘尚夫没有一丝一毫的迟疑就以家属的名义签了字,在与病人关系栏里写下了“父子”两个字。次年春天病情稳定后,郭登洲又在所里罗龙医生等人的陪同下回到了贵州老家,圆了看故乡和亲人最后一眼的夙愿。每年的春节,刘尚夫都和病友们在一起度过。受其影响,刘尚夫的妻子为每位麻风病患者买了热水袋,女儿小小年纪也知道用压岁钱为病人们买来糖果。主治医师刘存周将女儿取名“大飞”,却安排她学了医专护理专业,毕业后成为了“麻二代”。每天送药换药、清理伤口、康复训练、洗衣叠被,跟病人朝夕相处26年,刘大飞成了大家的贴心人。2013年底,岳阳湘阴县的麻风病人胡令君来到防治所,满身麻风瘤,脸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让人不忍目睹。她因病先后被丈夫抛弃、家人驱赶,儿子又犯罪入狱。心灰意冷的她整天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不吃不喝,不跟任何人说话。刘大飞每天为她上药清洗,送她水果和干净衣服,鼓励她勇敢面对疾病,放弃轻生的念头。2014年,湘潭湘乡县的病人李青吾来病村。他双脚溃烂,恶臭难闻,刘大飞为他换药时,要用温盐水慢慢地把血痂泡软、化开,然后再细细清洗,每次要花一个多小时。李青吾过意不去,五尺高的汉子,常像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作为多年来唯一的女护士,刘大飞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麻风病人。

怎么能够忘记,一位位麻风病友残缺身形下的美好心灵。感恩麻风村日新月异的变化,病友们主动参与所里的基础建设,砌墙、挖土、栽树、种草。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病友们从电视里看到后,没有任何人动员,大家都向灾区捐出了半个月的生活费。2013年3月,郭登洲老人从贵州老家认亲后回到病村。回村那天,老人热泪长流,对着迎接他的医护人员和病友“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我这一世没有遗憾了。”9月14日,老人再次病危入院,临终前将老家卖宅基地分得的两万块钱交给麻风村作为助学基金使用。2014年,新入院的麻风病重症患者胡令君到益阳住院期间,70多岁的病友何春娥全程陪伴照顾达一个月。胡令君病愈后逢人便说:“是皮防所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哪里都不去了,这里的医生就是我的亲人,这里就是我的家。”如今,胡令君成为了村里的能干嫂。病村76岁病人殷义夫的孙女殷美丽是个孤儿,刘大飞护士动员当教师的丈夫为其联系学校、添置书包文具,病友们则将她当宝贝对待,有什么好吃的都要给她留下一份。殷美丽不止一次地说,是病村给了她一切,将来要报考卫校,回村里当一名光荣的医护人员。

社会各界、每一位好心人的付出,麻风村的病友们一点一滴都记在心上。他们能做到的,就是互相照顾,快乐过好每一天。茶饭之余,大家打点小纸牌扑克,唱点山歌子,跳点广场舞。这两年,大家买了小电脑,放影碟,学唱黄梅戏、京剧、流行歌曲,兴致高的时候还会跟着音乐高歌几曲,博得阵阵掌声和喝彩。正如病人方云初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感言:“我要代表大福所里的麻风病人自豪地说一句:我们的身体虽然残缺,但幸福不残缺!”

平凡书写出的伟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小小麻风村的点滴故事,不但感动了天罩坪,感动了九瑶村,感动了大福镇,感动了整个医学界,也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1999年元月8日,湖南省政协主办的《湘声报》以《直击麻风村》为题,对大福防治所病人防治情况进行报道。紧接着,《大众卫生报》、《湖南日报》、《今日女报》等平面媒体跟进。此后,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教育电视台及各家网络平台也派出强大的采访阵容来到九瑶这个小山村里的村中村。

随着各级各类媒体的报道,大众对麻风病的解读逐渐清晰,麻风村也成为省内外爱心关注的焦点。各种民间团体源源不断地将慈善的温暖传递给一位位“上帝的弃儿”。 2011年10月,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联合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携手打造 “暖冬康复工程”,第一站即为走访大福皮防所。2013年12月25日,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佛慈基金会会长圣辉大和尚为安化大福麻风村村民送来慰问礼包,并为一直资助的麻风病人后代殷美丽送来新一年的生活费。湖南商学院等大学的天之骄子一届届将名为“家”的志愿者火炬传递,画壁画、弹吉他、写对联、教围棋、传书信,为麻风病人带来美好青春的回忆。甚至交了男(女)朋友,志愿者们也写信发照片来请这些孤独的长辈们把关,让病友们倍感亲情的温馨。

2016年5月,作为大福皮肤病防治所优秀医护代表,护士长刘大飞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列入第二批“湖南好人·每周一星”典型。5月11日上午,全省卫生计生系统专门组织召开刘大飞先进事迹报告会;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向刘大飞同志学习的决定》,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鲜花与掌声都只代表过去,荣誉只是新的起点。正如现任所长刘尚夫在刘大飞事迹报告会上所言:“我们必将用人性的光辉,点亮每一位麻风病友心中不灭的灯塔。”社会文明在一天天进步,麻风病终有消失的一天,但麻风村的故事永远不会被遗忘。在这里,一个个感动上苍的故事仍在延续……

[打印] [收藏] [纠错]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