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安化》2014年第3期(总第6期)文字版 1/3
作者:安化县政协办     发布时间:2014-10-20     信息来源: 未知来源     浏览数:

 

《品读安化》2014年第3期(总第6期)文字版 1/3
 
主席视点
 
奉献与回馈
 
李太源
 
身处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的组合体中,我们免不了要作出一些奉献,而且有时还身不由己。甚至,当我们在奉献时,连是否有回馈这个问题都来不及思考。如果以回馈作为奉献的前提,这样的奉献固然让人唾弃;但是作为迫使别人奉献的一方,在事后对奉献者予以适当的回馈却是十分必要的。
柘溪水库移民,就是这样的被迫奉献者;操盘手呢?是人民政府。56年风雨沧桑,数万移民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仰下无可选择地奉献着。时间、财产、生产生活条件、子女命运,甚至生命都在奉献之列。相比之下,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虽然给予了他们一定的回馈,但安化库区7万多农村移民18万多群众的生活质量已经远远落后于非库区群众却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操盘手,我们的政府该反思反思了。
虽然会触痛伤疤,但历史不能被忘记,不能被轻描淡写。56年前,当柘溪水库开建,坝址以上58公里资水流域的安化群众的生产生活历史就注定被改写。水赶人走。住在170米海拔以下的群众,无论祖辈积下的房产有多富丽也要被拆迁,无论耕作的农田有多肥沃也要被淹没,无论对脚下的土地有多依恋也要告别。水至柔,而无人能敌。由于准备与宣传工作不到位,睡梦中被叫醒仅穿着裤衩撤离的群众不在少数。最幸福的选择是后靠上山,还天天可以对着一库清水倾吐对故土的眷恋。后靠无着的,就只有拖家带口离开。按政府的安排,到县内其他乡镇插队,到沅陵、溆浦投奔亲友,成批次迁到沅江四季红、常德西湖。尤其不能忍受的是,水库蓄水位一而再再而三地抬升,不少家庭也跟着一而再再而三地拆迁,新屋变旧屋,旧屋变烂屋,人、财、物都在一次次的搬迁中被消耗,离家之痛深深地刻在了移民的心底。一直到1972年,三批次13199户54697位始迁移民得到的政府的回馈,当时包括一切损失在内每人补助不到200元。
安化移民是个值得尊敬的群体。既然注定要搬迁,那就认命吧,用勤劳改变生活。外迁的,以他乡为故乡,努力融入当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新家园。后靠的,植树造林、开梯种果、下水养鱼、办茶厂等,一度涌现出孟石源这样的全国扶贫状元和新坪、丛阳等小康示范村。但作为政府,我们的投入相比库区群众的奉献却差距甚远。交通上,虽然铁路、公路、水路俱全,但铁路只是挂角,公路全部“断头”,水路无船即是没路,有船也难保证足够数量与质量的码头与通航能力。受交通制约,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展都被掣肘。库区群众人平年纯收入只占全县平均水平的71%。即使这样,朴素的库区群众却相当懂得感恩。政府修了条毛公路进村,解决了一段自来水胶管,救助了一床棉被,哪个干部上了门说了句贴心的话,他们都会记得一辈子。
回顾柘溪水库修建以来的56年历史,盘点我们对移民群众的回馈,目的只有一个:发展库区。在以往的投入与建设中,有哪些必须汲取的教训,有哪些是必须保留的成功经验,都要认真总结。作为国贫县,我们享有许多有利政策与发展资金,怎样利用才能发挥最大效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外其它库区的发展经验可否为我所用?立足长远,全面规划,有步骤地付诸实施,让库区移民、让库区群众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时政
 
经济社会
7月中旬,安化遭受特大暴雨袭击。7月14日8时至16日20时,全县23个乡镇降雨量均在150毫米以上,其中马路镇达421.8毫米。暴雨造成11栋房屋倒塌,15人死亡,5人失踪,30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4.16亿元。
7月21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建村﹝2014﹞107号),我县梅城镇和平口镇入选。
8月14日,全县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召开。全县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55亿元、财政收入5.34亿元,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1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1元。
8月26日,我县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授牌。至目前为止,全县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422件和766件,注册商标933件、驰名商标4件,拥有国、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
9月21日的仁川亚运会上,我县输送的选手谌利军以总成绩321公斤获得男子62公斤级举重银牌。
产业建设
7月20日止,我县今年顺利关闭新胜煤矿、鸾凤山煤矿、夏桥一矿、长冲煤矿4个小煤矿。
8月1日到5日,山西首届安化黑茶文化节在中国 (太原)煤炭博物馆举办。安化县人民政府向山西省茶叶学会、晋商博物馆、祁县人民政府、乔家大院、乔家堡村等5家单位捐赠了“世界茶王——千两茶”,并与祁县缔结友好县。安化22家茶企参节。
8月初,湖南省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公布305家“2014年湖南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我县有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金鑫新材料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入选。
9月12日,润和茶业集团宣布斥资2亿元进军电商领域,标志着安化黑茶开启“全产业链整合+电商平台+茶社会化传播”的新商业模式。据工信部统计,80%的安化黑茶企业已“触网”。
民生事业
7月3日,茅东公路冷市镇至龙塘乡段正式启动路面铺筑工作。路面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工程预计于2015年元旦前完成。
7月8日,我县首个交通红绿灯在县城北区柏杨路口设立。
7月17-18日,大湘西地区旅游交通标志勘察组对常吉高速官庄出口、G319、G207、S308、X051、X045和茶马古道、云台山龙泉洞、梅山文化园等景区公路路口进行勘察设计。
7月中旬以来,结合煤工尘肺监测哨点项目开展,县疾控中心依法对各用人单位特别是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8月25日,13位来自外省的“为中国而教”支教教师来到我县。这些教师将分别到大福、长塘、江南、羊角塘等乡镇的5所农村边远学校支教两年。“为中国而教”(英文名称 Teach Future China,简称TFC)成立于2008年,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8月28日,省发改委正式批复马迹塘至安化高速公路项目的工可报告。目前,施工图的外业调查已经开始,中桩已经完成65%,为年底开工奠定了良好基础。
9月10日,我县梅城镇栗林学校双云完小教师罗恒锋获评“湖南最可爱的乡村教师”。罗恒锋参加教育工作37个春秋,一直坚守在栗林学校的边远乡村教学点,被村民誉为“背篓老师”。
文化传媒
6月底,我县东坪镇黄沙坪村被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示范村”,省文物局计划分3批重点实施28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黄沙坪村属于第二批,将于2015年6月实施。
6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踏遍青山》大型系列报道组记者来安化县采访。该报道以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6年来的成果及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为重点,着重反映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西部地区退耕还林项目区生态环境变化。
7月1日晚,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第四季《手艺》栏目播出安化黑茶纪录片《千两茶韵》,介绍安化千两茶精巧奇妙的生产加工技艺,展现安化茶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茶文化积淀。
7月中旬,资江沿线22家县市区电视台《资江行》栏目组来我县拍摄黑茶产业的发展和羽毛球世界冠军的摇篮两大内容。主题为“同饮资江水·共护母亲河”的栏目拍摄完成后,将在22家电视台同步开播。
7月24~26日,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湖南省教育厅、湖南广播电视台、国际汉语文化传播基地承办的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在我县的洞市老街、白沙溪茶厂和凤凰岛进行外景拍摄。
8月14日,武汉长报集团和武汉电视台组成的“万里茶道”联合报道团,来到我县探求黑茶发展的源头。联合报道团先后到中茶湖南安化茶厂、黄沙坪古茶市、永锡桥、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建玲实业有限公司进行采访。8月21日,我县第一部乡镇地方人物志——《滔溪人物志》举行首发仪式。该志共收录从元朝末年到当代700余年间共64位滔溪名人。
赈灾助学
7月6日,广东省佛山市湖南益阳商会等单位发起爱心捐赠活动,组织130名志愿者为奎溪镇木榴完小学生送去爱心捐款和价值近百万元的生活用品、学习文具、服装及课桌椅。
7月19日下午,特大暴雨地质灾害赈灾募捐慈善演出 “安化挺住”在县红旗剧院举行,现场共筹集善款1548331元。
8月8日上午,益阳市佛慈基金会向我县23名小学生发放助学善款共4.7万元。
8月20日起,社会各界对安化贫困大一新生的资助活动陆续展开:北京航翔“慈善助学·圆梦大学”助学金资助52人16.7万元;县总工会“金秋助学”资助 27人5.4万元; 爱华基金“慈善救助·圆梦大学”助学金资助46人14.3万元;金湘房地产“圆梦大学”资助10人8万元;北京维通利电气有限公司“爱心关怀·圆梦大学”资助47人14.6万元。
8月20日晚,县慈善总会、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县城东坪罗马商业广场联合举办“大型赈灾·慈善助学”晚会。华莱公司董事长陈社强个人捐资50万元,总裁张先枚、总经理龙明华分别以个人名义捐款30万元,个人捐款5万元以上的18 人;华莱公司员工现场承诺帮助12名特困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
8月29日,长沙市10个爱心家庭共37人来到江南镇茅坪村、青田村,给两村10位留守儿童各送去500元的慰问金。
9月3日,2014年“凯德·我的第一个书包”捐赠活动来到安化。凯德商用中国向乐安镇思游完小及几个教学点120名一年级小学生赠送书包及文具,还为思游完小送去了电脑、投影仪、课桌椅及部分文体用品。
9月4日、19日,香港世界宣明会为我县捐赠大米、棉被、生活用品箱等,总价值近200万元。
9月12日,“赞思教育基金会”奖励羊角塘镇80名1-9年级学生、10名大一新生、28位教师,资助19名困难学生、2位教师,共计17.44万元。
9月15日,安化经促会广州分会和广州湖南益阳商会分别组织会员和老乡为家乡捐款为12.85万元、9.05万元,用于救灾和助学。
9月21日,上海经促分会组织专题捐助活动,为乐安镇思游中学患白血病的李伯轩老师筹款2.5万元。
 
特别报道 /调查前沿
 
安化是湖南省水库大县,也是移民大县,柘溪水库被誉为“湘中红宝石”。荡舟高峡平湖,寄意青螺碧岭,看白驳船在裸露的库沿短暂驻篙,移民肩扛手提大包小袋走上瘦瘦的码头,半山腰偶现几处屋脊和炊烟……除了诗情画意,我们的心中更多的是沧海桑田的感喟——
 
安化移民:
56 年,只为一个
 
家,是社会的细胞,是憩息的港湾。没有平静的家园,再有理想也难以拼搏出一番事业,再有事业也没有心灵的归属地,再理想的社会也是一盘散沙;而没有事业作为支撑,则再美的家也会因失去根基而衰落。安化柘溪库区10个乡(镇、场)移民,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动迁移和拼命劳作,为的就是能有一个安稳的家!
 
迁移篇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1958年春,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进驻湖南省北部资水安化段一个叫大溶塘的地方。他们的任务,是将汤汤资水拦腰斩断,建成我国最早的四大水电站之一——柘溪电站。
工程进度之快令人咂舌。当年12月14日,明渠通水,河道截流;1959年,隧洞开始过水;1961年2月,电站即告基本竣工,开始关闸蓄水;1962年1月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1975年6月,6台机组并网发电;2004年再次扩机,总装机量增至100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27.31亿千瓦时。
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并保护下游近70万亩农田。大坝总长330m,坝顶高程174m。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167.5m,死水位144m,坝高104m,水库水面面积164.84km2。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2640 km2,占资水流域面积的80%。库区主河道长158 km,坝址以上60 km地段为安化县所辖的山丘区,再往上98 km为新化县、冷水江市所辖的丘陵区,最远为渣洋滩。
移民工作,从电站尚未动工建设时就已开始。
1958年4月,为了给工程建设挪地,柘溪库区首批移民100多人搬迁至原柳林乡睦家湾(现县城南区)。
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库区群众陆续踏上搬迁路途。特别是开始蓄水后,蓄水线以下的一些群众几乎在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就搬出了老家。至1962年冬,共移民5595户23335人,其中3147户13342人内迁县内20个公社,由安置地划出田、土、山林单独建立移民大队或生产队,部分并入当地生产队;2177户8879人就近后靠安置;271户1114人投亲靠友,迁往沅陵、溆浦等地。
1966年,库区蓄水位由167.5m提高到168.5米,省人民政府安排第二次移民。到1967年冬,第一次内迁和后靠移民中的2558户10237人被动员迁至沅江县,建立四季红人民公社。
1971年冬,库区蓄水位再次提高到169.5米,省人民政府安排第三次移民。到1972年底,3641户15122人被动员迁移到原常德地区,与新化移民共同成立西湖农场。
至此,安化县共外迁移民6470户26473人,内迁后靠6450户27105人,共计原迁移民53578人。
恋家怀旧,是人类的共性。由于洪涝灾害、故土亲情等因素的影响,外迁到常德市西湖农场、沅江市四季红公社等地的部分移民陆续回流到柘溪库区。特别是1988年9月3日西湖农场溃垸后,移民回流达到高峰,返回到柘溪库区的移民数量占到原迁数量的近半。省委、省政府派出工作组,组织常德、益阳行署,派出大量干部磨破了嘴皮劝返,成功劝返倒流移民12000多人。省人民政府下发了湘政办﹝1992﹞266号文件,由安化对1984年前倒流库区的1548名移民进行就地安置。但是,柘溪库区安化境内至今仍有不符合安置政策的850多名回流移民长期滞留。
目前,安化县柘溪库区有农村移民76024人,城镇移民23690人。库区范围涉及9个乡镇1个林场258个村,总人口18.5万。
 
创业篇 风霜雪雨搏激流
 
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库区群众和移民的生产生活却在难以想象的艰难中负重前行。
柘溪水库蓄水,淹没3个2000人以上的居民集镇、175.4万平方米公私房屋,淹没难以计算的公路、人行道、桥梁、码头等交通设施和山塘、水库、河堤、小水电、水轮泵等水利设施。另据中南勘测设计院测定,蓄水淹没稻田16784亩、旱土29916亩、菜地616亩、茶园7048亩、经济林9512亩、用材林33494亩、宅基地及河滩坡地20000亩。安化库区群众建库前人均耕地1.2亩,建库后锐减至0.24亩,移民到目前减少到人平仅0.14亩, 有39个村245个组6310户24724个移民人均耕地在0.1亩以下,占移民总数的32.5%。库区常年人均产粮不到80公斤。奎溪镇民主组全组移民33户117人,人均耕地仅0.07亩,移民去世了没地方安葬,县移民局拨款4000元,在邻组购买了1亩多荒山作坟地,才解决死者下葬的问题。
为减轻下游压力和不致造成损失,柘溪水库几乎每年汛期都超正常蓄水位蓄水,位于坝首区的安化县库区人民每年直接经济损失在3000万元以上。1996年特大洪水,柘溪水库蓄水位达到172.8m,大量房屋被淹、基础设施被毁,给安化县库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3亿元。由于长期超蓄超淹,安化库区产生严重的库岸沉陷、地裂滑坡、洄水淤积等“水库病”。库内25条一级支流、63条二级支流、1000余条其它支流,均不同程度形成了溯源淤积,淤积厚度3-9米、长度500-5000米不等,每年受沙砾堆毁和汛期超淹的农田达6500余亩,淤积灾害影响的农户12520户56737人,其中必须搬迁的5252户23634人。1990年以来,山体滑坡145处,受灾移民6563户26783人;已导致37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到2012年,安化库区移民每年实际享受的项目扶持资金人均只有174元/年,只有同期修建的丹江口水库、新安江水库移民的三分之一。水赶迁移,移民原有的房屋、家具、粮食、农具等财产被淹没于水下,有的移民后靠时仅存衣服蔽体,搭茅棚栖身,挖野菜充饥。
枯水季节,通航困难;没有环库公路,没有一座大型桥梁,仅有的一南一北两条通往县城的公路在山尖上迂回盘旋,很多地方完全依靠肩挑背驮或马匹运送。南金乡毗溪村养殖户购买1吨鱼饲料,要比柘溪镇渔民多花100元;村民每修一栋房子,要比柘溪镇居民高出5万元的运输成本。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勤劳坚忍的库区人民谱写了一曲曲改变命运的乐章。
库区虽然没有多少良田,但荒芜的山山岭岭不少,加上水体气候,适合发展小水果。1982年冬,平口镇新坪村王里坪组时任组长孟石源,用准备建房的4000元钱买来炸药,率领80多名劳力在海拔600多米的山坡上开出80多亩梯田,种上了梨树、橘树,第一个以村民小组的名义加入全国水果协会。1989年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后,孟石源又带领村民在山上开发优质水果基地1000多亩,建起了全县第一个水果试验园,先后在村里推广60多个优质高产新品种;还办起了养殖场、园艺场和林场、木业公司、胶合模板厂、船舶修造厂、砂石场等企业。村里还筹资500多万元,在镇上建了两个生活小区和一条“农民街”,并兴建了老年活动室、科普图书室、农民体育场、电教室等。新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村党支部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孟石源本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全国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百名风云人物。在新坪村的带动下,平口镇丛阳村、渠江镇大安村等水果名优村相继涌现,库区水果一年一个台阶地发展,鼎盛时期达到两万亩。夏绪平更是组建了阿香果品公司,其“阿香”品牌誉满海内外。
茶叶历来是安化的拳头产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红茶和黑茶市场一度受挫的情况下,库区群众用绿茶生产维系了安化茶业的命脉。烟溪镇天星村是柘溪库区后靠移民村,全村300多人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散落在海拔500多米高的群山之中。移民夏求喜买回来《中国名茶图谱》、《名优茶工艺、机械》、《中国茶叶加工》、《茶园培育管理技术》等专业书刊,结合实践,发奋学习和钻研。1991年,正式挂牌成立安化县雪峰山天星茶厂,1993年研制出一种叫做“玉龙珠”的新茶;后又改良土壤、改造老树、改进工艺,研制出“银币茶”、“颗颗香”。1995年来,村里移民因他的企业每年人平增收近千元。为了开发有机茶,夏求喜每年花费1万多元为茶农免费提供有机肥,全村茶园面积拓展了150多亩,并影响和带动了周边数村移民群众的茶园建设和茶叶生产。他还捐款11万元修通了天星公路,免费传授茶叶栽培、加工技术,给6个移民学员每年发生活费和补助费1.3万元。2009年,夏求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马路镇千秋界后靠移民邓卢山以工代学师从夏求喜,从承包群众的40亩高坎田起步,创办千秋界茶业,生产“千秋龙芽”和“碧螺香”,发起成立了安化县首家农民专业茶叶合作社。马路镇八角塘村农民龚寿松1980年开始种茶、办茶厂,研制的“云台春芽”在上海世博会获得国际金奖,年产值3000万元。近年,黑茶市场回温,公司研制开发“寿松天尖”和“云燕千两茶”系列,产品畅销全国,为移民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2010年,年过古稀的龚寿松获得“湖南省劳动模范”殊荣。烟溪镇功夫、千秋红、六步溪等红茶悄然走红市场……
10 万亩水面,做好了是一篇大文章。1981年9月15日,省水产局在安化县柘溪渔场召开全省水库网箱养鱼经验交流会。烟溪镇新码头养鱼户谭松青1989年在水库投入4口网箱,年终产成鱼2860公斤,盈利4960元。此后,网箱养鱼逐渐在移民群众中得到普及,主要养殖草鱼,后来发展到翘嘴白、斑点叉尾鮰等品种。1993年,柘溪镇毛坪村移民贺学群等五人首创利用库汊,拦网约100亩水面养殖鲢鱼,年后获利近20万元。南京、古楼、柘溪、马路等乡镇移民纷纷下山进水,加入养鱼行业,水面养殖得到蓬勃发展。县柘溪库区渔业协会于2005年6月成立,吸纳会员220户,协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并随即成立了技术小组、供销小组、种鱼小组、维权小组等专业服务组织。马路镇移民刘岳辉看上了丰富的小竹笋、蕨菜、苦荞等天然绿色食品资源,于2001年办起了山山食品有限公司,每年面向移民群众收购原材料在1000万元以上。以马路镇企业家仇祖元为主,从2008年开始对龙泉洞进行整体开发,品位直追新化梅山龙宫、湘西双龙洞。平口籍民营企业家张贻明投 资数千万元,在奎溪镇达坳村建设秦汉桃源、在库内天鹅岛建休闲中心、在岳溪开发青云洞……各种以山水资源为依托的农家乐、休闲山庄应运而生。古楼乡移民瞄准了中蜂与竹鼠养殖,渠江镇黄茶村开始了辣椒专业化种植,烟溪镇联合村开始中药材专业化种植……
大量的剩余青壮年移民劳动力奔赴全国各地务工,汇款单如雪花般飞入柘溪库区父老手中。
一栋栋新居拔地而起。一家家移民在县城和乡镇城区购房、购地建房。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通过自己的双手不断改善。
 
扶助篇 危难之处显身手
 
作为移民工作主体,各级政府和移民工作部门对扶助移民生产生活责无旁贷。56年艰辛努力,成就有目共睹。
从1958年开始移民安置至1984年底止,上级累计拨给我县移民安置经费1682.6万元(包括工地移民补偿40万元),利用这笔资金,组织移民群众大力进行家园重建工作,共修建小二型水库2座、山塘10口、河堤20处11750米,抽水站11处,水轮泵1处,渠道21条9260米,修建乡村公路51处631公里,架设高压线3处16公里,架广播线7处96公里;扶助移民建房20500平方米,扶助移民开田4406亩,改土7233亩。县里1966年创办唐溪茶场,茶园650亩,桔园500亩,安置移民274人,平均年产红、绿茶1000多担,年人平纯收入3000多元。
1986年以来,国家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逐步加大了对老库区的投入力度。1996年1月,原属县民政局的移民办公室更名为县移民开发局。至2006年,上级投入我县库区移民资金3亿多元, 2001年11月,全省移民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确定省直部门支持安化库区2550万元,县直各部门通过扶贫开发、以工代赈、退耕还林等政策的扶持,每年投入到库区的资金1000万元以上,为我县移民遗留问题的解决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引导沿库两岸移民从山头向水面转产,共扶持库区群众发展网箱养鱼12000口,发展拦网养鱼380多处,控养水面40000多亩,年鲜鱼产量5000多吨,年产值3000多万元,受益人数中有移民4000多户15000人。组织移民新开稻田1076亩,新开旱土2350亩,近两万受益移民人平增产粮食40公斤。发展优质柑桔、茶叶、小水果、药材基地36000亩,发展商品猪、牛、羊120万头,库区逐步形成了“高山森林带、山腰水果带、水面渔业带”的移民产业新格局。国家农业部、省、县三级联合投资,1992年在柘溪库区南岸距柘溪大坝4公里处建立了湖南省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现保存有柑桔优良品种及品系227个,建立网室保存无病毒柑桔原种115个,保证了库区优质桔苗的供应。采取从资源较多的邻村或集体林、果、茶场为无地少地移民有偿调整生产资源的办法,为1950户5936个移民调配山林、茶果园、旱土等3115亩;采取异地重新安置的办法,搬迁安置无地少地移民466人。组织兴建电力项目139个,其中兴建35千伏变电站3座,架设高低压电力线路859条1609.1公里;兴建人饮项目331个,修建机耕路和人行道145条374.5公里,新建码头、桥梁160多处;兴建农田水利项目373个,兴建文化教育卫生项目159个,移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大为改观,移民年人均收入由1985年的90元提高到了2006年的951元。
2006年开始,国家全面实施移民后扶政策,经省、市验收确认,登记农村移民现状人口76024人,每人每年直接扶助600元,采取“一卡通” 方式直补到人。库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建设基础设施项目580处,缓解了6万余移民出行难问题,解决了3万多移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历年来,柘溪库区一直是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重点区域,每年安排的扶贫联系村和扶贫资金数额都占全县2/3以上。2009年开始,益阳市委、市政府安排4个兄弟县市区对口帮扶我县柘溪库区4个贫困乡镇,累计投入资金、物质2000多万元,着力解决贫困移民“吃住”问题。为解决库区移民交通不畅的问题,我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举债1.8亿元,扩建连通奎溪、马路、柘溪等3个库区乡镇的S308线。总里程51.73公里;投资3.3亿元的S225平烟公路,也正在建设之中。各种新型技术培训如火如荼。渔业和柑桔产业得到巩固,基地4.2万亩,年产成鱼2万吨,年产柑桔2万多吨;新建和改造茶叶基地5.1万亩,年产茶叶1.1万吨;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柘溪国家森林公园、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相继批准设立,马路镇龙泉洞景区正在申报国家3A级景区。培育了阿香果品、山山食品、马路茶厂等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累计发展库区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柘溪库区柑桔、淡水鱼养殖、茶叶、旅游等四大移民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同时,移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库区移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城镇移民低保覆盖率达18%。2013年,库区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30元,比2006年增加2279元。
2012年,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实施的特困移民避险安置实施项目在安化试点,规划三年内完成搬迁13643人,总投资5.4亿元。到6月底止,项目实施对象全部确定到人,28个安置点全部启动主体工程建设,共完成新建(购)房屋801栋2910套27.5万平方米,实现566户1732人进县城安置、1725户6372人至乡(集)镇安置、587户2419人在中心村安置、32户123人跨县到常德市西洞庭等地安置;另有乡镇敬老院安置点9处。通过“一卡通”存折,直接发放资金7303.95万元。移民避险安置大力促进了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安置点鲇鱼村成功创建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并成为国家推介安置样板点。
 
现状篇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56年拼搏与扶持,柘溪库区的发展不容置疑。但是,各级各部门考虑库区发展问题时缺乏长远统筹、缺少整体性和前瞻性的计划,没能集中财力与人力实施应用范围广、辐射功能强的综合项目和重点项目,库区发展仍然明显落后于县内其他区域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任重道远。
 移民依然贫困。改革开放以来,安化农村的住房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全县农民盖新房的不下70%,但在库区没有几栋新房子。据统计,目前我县库区尚有2609户16595个移民住的是简易工棚和危房破屋,占移民总数的27%。烟溪镇的抱龙村78栋房屋,近十年来新建率仅占6.9%,大部分移民仍然住在搬迁时建的又矮又黑的简易木房里。有的是用烂晒簟做墙壁,用杉树 皮当瓦盖,大雨大漏,小雨小漏,四处透风,八面来光。南金乡羊脑滩组14户移民住的都是后靠时和返迁时所建的低矮木屋,没有一户砖瓦房。
主导产业脆弱。木材、柑桔、茶叶、渔业是库区的主导产业,但抗拒自然灾害和应付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2007年冰冻灾害,桔园受损三分之一;2008年柑桔滞销,一年的收成又付之东流。由于商品率低、品种结构不合理,阿香公司能收购的成品不到50%,剩余的只能卖到8分钱一斤,还抵不了运输成本。茶产业还处于基地恢复发展期。由于移民在25度以上陡坡地开建梯田梯土,加剧了库区水土流失和土壤石漠化,全库区共有石漠化地区26万亩。目前,库区生态林全面禁伐,水面养殖即将建立逐步退出机制,库区移民要增收发展更显得困难重重。
基础设施滞后。S308线是贯通我县东西的要道,但仅通过库区10个乡镇(场)中的柘溪镇、马路镇、奎溪镇三镇,其它地方均为“断头路”和等外公路。柘溪水力发电厂扩容后,水路航运受到更大限制。327个村民小组近31000多个移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大部分是直接汲取河水或井水。还有40个村不通手机信号、71个村无法接通宽带网络、80%的村不通有线电视。库区大部分村无医疗卫生站室,每1000人拥有公职医生不足1名;学校硬件建设全面落后于前乡片与中间片,教师队伍极不稳定,移民劳动力因文化素质太低而在向城镇转移就业时受到诸多岗位限制。
遗留问题众多。一是“两个直补”问题。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库区75213亩耕地因省委、省政府从1993年起免征柘溪库区农业税而无法享受粮食直补和油价改革综合补贴,库区移民为此年均减少收入700万元。二是连带影响人群问题。全县因安置柘溪水库移民而无偿调出资源的共536个组19154户71754人,目前安置区群众因为没有被纳入移民后期扶持范围,与移民之间产生了磨擦,有的甚至要求收回划拨给移民的山林和田土。三是回流移民滞库问题。850多名因政策规定没有得到安置的回流移民散居在镇郊或库边搭棚栖身,没有耕地、没有生产门路、没有生活保障,靠做零工、打短工为生,处境十分艰难。同时,随着粮食体制和户口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安置了的那部分倒流移民,无田无土无山林,生活同样十分贫困,管理十分棘手。四是非农移民问题。比农村移民更加贫困的非农移民现在没有口粮补贴,不能共享六年规划项目资金、特困移民无房户建设资金、后期扶持资金、避险生态移民等专项移民政策。平口镇、烟溪镇、马路镇13个居委2450户6905个城镇移民既无耕地,又无就业门路,住的是危房烂屋,无固定的经济来源,处境堪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安化人民的共同愿望。库区发展何去何从?7万多农村移民在翘首盼望,18万多库区群众在热切期待!
 
展望篇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放眼移民事业,各级政府和与移民工作相关的部门必须采取更加有效更加稳妥的措施,让广大移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科学制定整体发展规划。以绿色崛起和发展生态旅游业为核心,坚持生态和谐化、产业绿色化、民生优先化、发展均衡化的原则,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市场运作,调动一切生产要素支援库区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将柘溪库区建成国家重
点生态功能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区、休闲度假观光名胜区和湘中山地小城镇发展示范区。
加强绿化建设。全部取消库区沿河两岸行政村砍伐指标,提高库区退耕还林奖补标准,建设保护生态隔离带;设法对沿库两岸160至170米水位之间地带进行绿化,增加林地面积。
根治拦门沙。大力实施清淤工程,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降低库区支流入库水流的含沙量。对已被沙砾堆毁多年、恢复难度较大的6000多亩水田,采用种植经济林或果林的方式,固沙固土,提高土地利用率。
改善水体环境。全面取缔库区22800口养鱼网箱和46000亩水面养鱼拦网,引进一家有实力的渔业公司实行大水面围网不投饵养殖;坚决关闭排污处理不达标企业;建立水面漂浮物专业打捞保洁队伍,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打捞船;加大垃圾桶、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消除污染源。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环库公路和各跨库公路大桥建设及各处港口、码头建设;全面推进库区电网改造,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实现行政村基本通宽带,户户通广播电视,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全覆盖;实现所有乡镇通自来水,行政村通自来水覆盖率达85%以上;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建设,提高库区整体医疗教育水平。
打造新型集镇村落。出台鼓励再次移民政策,动员人均耕地在0.1亩以下的沿库移民搬迁到镇区从事第二、三产业;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每年重点建设3个美丽宜居乡村,确保库区临水面200米内不建新房。
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围绕六步溪国家自然保护区、柘溪国家森林公园、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雪峰湖国家地质公园等品牌,融入雪峰山旅游板块和大湘西旅游专线;围绕安化黑茶和梅山文化,积极推进跨地区旅游合作,建设湘中大梅山文化旅游圈;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区,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适度发展立足茶叶、厚朴等农林产品的新型工业,拓展非农产业的就业空间,稳步提高农民收入。
争取强力政策扶持。要力争使柘溪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获得水质良好湖泊建设政策支持,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政策向库区倾斜,争取移民避险解困安置项目政策在库区的持续实施,最大限度地消除生态保护与农民生存之间的矛盾;要捆绑国家、省、市对柘溪库区的专项扶持资金和县级重点支持库区发展的切块资金,集中财力办发展大事、民生要事;要在制定全县“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时,重点向柘溪库区倾斜项目和资金的计划安排;要努力向上级汇报争取从柘溪电站的企业利润中,每年拿出一定资金作为库区发展基金,作为支持柘溪库区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专项资金;要探索建立柘溪库区金融体系,创造为库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平台,吸引并有效配置外部资金,以此激活闲置存量资本和民间资本,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要建立县级医院结对帮扶库区医院、城区学校教师与库区教师交流制度,实行县内互助;要以落实农村最低生活补助政策为重点,逐步建立多元化的保障体系,使库区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提升。
 
特别报道/群言撷英
 
非农移民亟需强力政策扶持
 
□ 龙星乔
安化拥有大型水库1座(柘溪电站)、中型水库4座(红岩水库、廖家坪水库、东坪电站、株溪口电站)、小型水库134座,现有水库移民138834人,自2006年落实国发﹝2006﹞17号文件后,对纳入扶持范围的农村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我县平口、渠江、烟溪等乡镇80205名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现状人口享受了后期扶持政策的资金直补。通过后期扶持,移民生产生活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安化有非农移民38716人,连带影响人口8.7万人,没有享受每年600元的后期扶持资金。
 
非农移民现状堪忧
生活十分困难。 非农移民既没有土地资源,也没有其他财产性收入,以劳务收入为主。而城镇开支逐年增多,如城镇居民用水价格等不断提标,导致非农移民与农村移民、城镇居民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非农移民的贫困面日益扩大几乎接近50%。据调查,2013年,安化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965元,全县人平为7900元,而非农移民仅有4860元。如马路镇非农移民有1405户5620人,无正当职业的3596人,占总数的63%;人均收入在城镇居民平均线以下的4946人,占总数的88%;个别非农移民甚至在市场上捡烂菜叶糊口,该镇二居委的刘红珍,本人是弱智,丈夫在外打工腰被压断,至今瘫痪在床,连每月40元的房租都交不起,日子过得无比艰难。
居住条件艰苦。 安化县城镇居民平均居住面积29平方米,而非农移民只有24.4平方米,危房户、无房户问题十分突出,全县非农移民中有危房户1281户4147人,无房户626户1966人。如烟溪、平口、马路3个集镇的非农移民大多数居住在60年代初国家统一修建的简易木房里,所居房屋破烂不堪,消防设施不健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近年虽有部分经济能力强的移民择址搬家,但还有540户1459人仍住在当时的简陋房屋里,每到汛期雨季,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如马路镇三居委的邓就田,一家5口,1958年移民时住的是两间厕所改的住房,50年来一直住在这两间“厕所”里。
生存环境恶化。 流经马路镇区的潺溪受“拦门沙”影响,集镇区的洄水淤积特别严重,河床抬高,水流不畅,潺溪口河床现已高于镇区1米多,暴雨季节,溪水猛涨,房屋多浸泡于洪水之中。2004年6月和2014年7月两次特大洪灾均导致马路镇镇区全部被淹,街道积水深达3米。平口镇、烟溪镇镇区出现6处地裂滑坡,房屋垮塌、街道沉陷,移民夜不能寐,忧心忡忡。
 
非农移民问题日益凸显
国发〔2006〕17号文件落实后,非农移民认为自己同样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却不能享受每年600元的后期扶持资金,怨气很大。过去部分非农移民虽然享受了招工招干的待遇,但由于供销社、粮站等经营体制改革全部面向市场后,大多成为破产企业,许多职工返回居委,成为既没有职业,又没有退休金,也不能纳入民政低保的弱势群体,用他们的话说是成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漂浮人群。特别是散居农村的非农移民,他们既居住在农村,又从事农业生产,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仅仅因为所谓户口性质不同而无法享受后扶政策,心理上难以接受。另外,由于有些非农移民来自于当时各个生产大队,来自于有田有土的农村,当时没有补偿,属于强制性的政策移民,现在,移民要返迁回原迁出地管“老业”,争夺原生产资料的冲突现象时有发生,要求政策扶持的意愿越来越迫切。近几年来多次群访,甚至越级进京、赴省、到市上访,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大局稳定。其主要诉求有四:一是按农村移民扶持的标准享受后扶政策,或低保扩面,做到非农移民全部纳入低保范畴;二是加快解决非农移民无房户、危房户的困难;三是解决非农移民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项目;四是加大洄水淤积问题的治理。
 
非农移民问题的形成原因复杂
国家宏观政策转型。 非农移民原来的基本生活主要靠国家按月定量平价供应粮食,但随着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粮、油、棉等生活必需品取消了平价指标,非农移民失去了物质政策保障,不再享受任何政策方面的扶助。同时改革开放促进了人流物流的加速流动,农村人口进城镇务工、创业,对非农城镇移民的经商、就业造成很大的冲击。
失去土地依靠。 安化全县农民人均耕地0.53亩,而移民人均耕地不到0.1亩,特别是非农户口中的城镇移民大都没有生产资源,扛起锄头无土挖,拿起扳手没班上,摆起摊子没货卖,外去打工没人要。马路镇除四居委的32人拥有人均不足0.2亩的蔬菜基地外,其他非农移民没有任何土地。
长期游离扶持政策之外。 近20年来,非农移民长期游离于移民政策扶持之外,很多遗留问题无法通过国家政策资金扶持来解决。与农村移民相比,口粮补贴、六年规划项目资金、特困移民无房户建设补助、后期扶持资金、避险解困项目、公益林补贴、退耕还林补贴、水稻良种、家电下乡、农机补贴等专项资金和惠农补贴,非农移民均无法享受。
社会保障措施乏力。 根据国办发〔2002〕3号和国发〔2006〕17号文件“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范围是指1985年以前投产的中央直属水库农村移民贫困问题,城镇移民的生活困难问题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始终没有将非农移民困难问题纳入规划。安化县是一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县乡财政运转艰难,根本无法筹集巨额的移民低保资金。目前,我县非农移民年人均收入4860元以下的18210人中纳入低保的仅有2903人,月享受低保额只有190元-350元,仅占非农移民总人数的16%,面窄、额低。从2007年起,每年县财政拿出92.68万元对老集镇城镇原迁移民按人平200元标准发放困难救助,但仍是杯水车薪。
 
采取得力措施刻不容缓
近年来,安化县、乡两级政府对非农移民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工作。在困难救助、低保扩面、移民建房、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重点性倾斜。虽然县、乡两级尽了很大努力,但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满足不了他们的主要诉求,非农移民问题主要是各种政策长期缺失所致,县、乡两级无力解决。恳求上级高度重视、综合考虑、平衡政策,将水库非农移民问题与农村移民问题同步解决。
解决住房问题。 切实解决非农移民无房户、危房户的住房建设问题,需上级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并出台建房优惠政策,使移民尽快从茅棚、工棚、长期寄居状态中解脱出来。
出台扶助政策。 从政策层面更加重视非农移民问题。出台与农村移民后扶相配套的非农移民扶助政策,稳定连带影响人群生活困难救助政策,使非农移民基本生活得以保障。同时,巩固和扩大非农移民的低保面,
明确业主责任。 按“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建议省政府依法依规确定业主承担水库运行的社会责任、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及移民遗留问题处理的部分责任。特别是将“拦门沙”影响的洄水淤积问题处理纳入近期规划,同时逐步解决与非农移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作者系县移民开发局局长)
 
 
高起点做好库区旅游发展规划刻不容缓
 
□ 王正义
柘溪库区作为我县的后发地区,其发展程度与全县全面小康建设密切关联。库区的最大优势是生态。高标准做好库区旅游产业规划,明晰全面小康发展路径,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库区优势,加快提升库区整体发展。
 
高起点规划意义重大
高起点的旅游规划才能确保库区持续发展。目前,柘溪库区不但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也显无序。面对加快经济发展和每年递增的财税任务压力,地方政府不得不上马一些高能耗企业,以矿产品加工、木材加工为主的资源消耗型企业对库区生态资源的浪费甚至破坏较多,不利于库区的健康发展。旅游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原料”消耗少,不易枯竭,“生产能力”可持续使用。要通过高标准规划库区旅游产业,将库区乡镇和群众的发展意志、价值取向、主攻方向、工作重心集中到发展旅游产业上来,避免发展中的盲目与无序,确保库区可持续发展。
高起点的旅游规划才能确保库区渔民上岸有望。移民生活来源少,生活水平低,大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资源消耗维系生活所需。据初步统计,目前库区有网箱1.9万余口,拦网360多处,从事养渔业的各类渔民近万人,水面养殖密度大,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旅游产业作为绿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关联产业多,就业带动能力强。有关专家测算,旅游投资1万元能创造1个就业岗位,旅游直接就业1人可带动间接就业4人。只有通过高标准的旅游产业规划,才能科学布局产业层次,合理发展体验式渔业、休闲式垂钓等旅游产品,推动渔民向旅游服务、餐饮经营等领域有序转移,引领渔民上岸就业。
高起点的旅游规划才能确保库区旅游做优做强。柘溪库区水山相映,远离尘嚣,拥有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柘溪国家森林公园、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国家级园区和七亿年前冰碛岩等特色资源,生态环境与现代都市生活形成强烈对比,符合现代旅游需求变化趋势。但客观地说,我们目前对资源开发比较粗放,综合利用有限,核心资源没有发挥核心效益。只有在规划上抢占制高点,统筹分区布局库区产业类别,赋予旅游产业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才能把有潜力的旅游资源科学有序地充分挖掘出来,进而推进高强度招商和高标准建设,才能更好地保障库区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持续做强。
 
高起点规划必须明确的总体原则
要在开发利用上做到资源保护、设施完善与推进主次相结合。要把库区作为全县旅游产业的核心区域来定位,在开发能力不足的条件下,必须保持稍安勿躁、宁缺毋滥的胸襟,切实保护好现有资源。要针对库区资源优势,合理划分严禁开发的生态保护区、适度开发的过渡缓冲区和适宜开发的重点建设区,以确保库区生态环境安全。要探索实施积极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明确库区乡镇以保护生态为重点,在财政上给予重点支持,把发展重心转移到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地质灾害、保障环境清洁上来。结合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功能安排与项目配置、旅游人口规模与建设标准,合理布局区域内交通网络,既保障游客分散便捷、归集便利,又不能在设施建设中破坏环境,伤害生态。率先规划打造好游客重点集结地的基础设施及景观景点。柘溪镇毗临县城,是进入库区第一窗口,是展示库区魅力的第一门面,其旅游开发将是撬动库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率先做好旅游规划、精心设计旅游景点,加快推进雪峰湖地质公园建设与唐溪茶场、渔场、良繁场旅游规划尤为重要。
要在时间跨度上做到短、中、长结合。要将柘溪库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打破乡镇壁垒,统一规划以山水生态为主题的雪峰湖旅游区,精心策划旅游产品的分区布局和串点连线,科学设计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一日游、三日游、七日游等多样性选择。同时,要顺应人们生活品味不断提升的需求,在一些景点功能定位设计和配套设施完善上,充分考虑特定对象一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休闲休养需要。
要在目标对象上做到老、中、青结合。深入研究老年、中年、青年对旅游产品的个性追求,体现不同群体对旅游产品的差异需求。要针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愿望,着力打造健康休养型产品;针对中年人减压需求,可依托六步溪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打造观光之旅;针对年轻人喜欢自驾游特性,必须考虑在柘溪、平口、奎溪等地建设大型停车场及相关设施,在重要景点建立营帐区,保证游客安全和舒适空间。
要在文化特色上做到梅山文化、黑茶文化、库区文化相结合。没有文化支撑,产业就没有灵魂。在旅游产业产品设计中,要充分展示安化热情好客、吃苦霸蛮、不甘人后的人文精神。通过打造“百里茶湖”,充分体现黑茶文化精髓。根据柘溪库区高峡平湖特点,以可体验、易参与的方式将特色文化、传统风俗等展示给游客,让游客细数山川、品味文化,发远古幽思。七亿年前冰碛岩不可复制,需要着力谋划,重点推介,仔细“打磨”。
 
高起点规划要强化核心保障
要有高规格的组织保障。旅游产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其规划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建议县委、县政府把库区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进一步加强领导,组建专门班子,强化工作班底,加强对库区产业发展的领导力度,高效协调,重实践行,快速有序推进库区旅游规划相关工作。
要有高起点的技术保障。要由国内乃至国际知名旅游规划专家担纲主持库区旅游规划编制,从产业创意和战略层面切实发挥好引领作用;要组建旅游、城镇、园林等专家团队共同参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形成完美的团队组合。要把聘请团队、编制规划的过程作为扩大对外宣传、提升知名度的一种平台,可以采取竞赛形式,设置具有吸引力的奖金,吸引世界一流团队参与规划,从技术上保证我们的规划设计做到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符合长远发展需要。
要有雄厚的经费保障。发展大产业需要大投入。旅游产业发展事关子孙福祉,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做好库区旅游产业总体规划,是发挥政府产业发展中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要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舍得投入,不怕花钱。在发展库区旅游产业的前期阶段,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保障规划高标准推进,保障旅游资源严格受保护;建设中,可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创新旅游招商引资办法,推行业主招商、代理招商,鼓励和吸引优质投资主体参与开发建设,保障重要旅游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
(作者系柘溪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库区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杨正华
 
柘溪库区以移民为主体,是安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要实现库区经济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产业发展是核心和关键。
库区目前的产业现状是一产业弱、二产业虚、三产业缺,难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农业方面,粮食、生猪两大传统产业仍然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茶叶、小水果、中药材、油菜等特色农产品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带,也没有优质品牌,要想成为库区骨干支撑产业还需较多时日。工业方面,锑钨行业集中度较低,产业链条短而细,产业联动和带动性不强,缺乏大集团、大公司,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商贸方面,现代服务业尚处于较低层次,雪峰湖、六步溪、九龙池等旅游景点之间未能有效串联,看点卖点不鲜明,吸引力不够。我县 “3+2”发展战略的实施,既明确了库区产业发展的方向,又打破了库区乡镇小而全的格局,库区产业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期。
优质的资源禀赋是库区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扎实的产业基础是库区产业发展的坚实平台
水资源丰富,境内分布有瀼溪、潺溪等资水一级支干流,为水利发电、内河航运提供了资源保障;矿产资源相对集中,锑钨储量较大,是湖南的锑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动植物种类繁多,农副产品及山区林木资源均有较大开发潜力。特别是国家级森林保护区柘溪水库、六步溪自然保护区、龙泉洞、九龙池风景区等一大批优质资源,能为进一步发挥库区旅游业的集聚效应提供有力支撑。
近几年来,库区通过结构调整和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实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初步形成了以柘溪、奎溪为中心的锑钨工业,以南金、古楼、渠江为中心的小水果、药材产业,以马路云台为中心的茶叶生产,以平口为中心的商贸流通。就奎溪而言,矿产方面以湖南安化渣滓溪锑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华星锑业、奎溪锑业为辅佐的工矿集群初具规模。其中渣滓溪锑矿去年共完成工业总值2.8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2.52亿元。实施“8+1”技改工程以来,企业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产值稳步增长,累计生产精锑3506吨,累计销售精锑3462吨,实现营业收入 2.12亿元,曾一度达到9000万元的税收顶峰。茶业方面,云台雾寒、富达、金华三家茶厂齐头并进,高家山野生黑茶、金币茶等曾一度畅销沿海一带,茶叶生产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茶叶产量逐年增加,年产黑毛茶达7000多担。在三家茶厂的带动下,奎溪镇去年新建茶园1000多亩,现有茶园基地5000多亩,从业群众1000多人。茶叶生产成为了该镇一项富民产业,去年新培植成功的共和茶园就率先开启了由茶农入股、分红盈利的经营方式。旅游方面,奎溪地处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段,拥有秦汉桃源、龙泉山庄、瀼溪河漂流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正越来越受到省内外游客的关注与青睐,发展势头喜人。只要把相对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库区产业一定可以实现后发赶超。
要转变发展方式,调优库区产业结构。
强化支持库区发展政策倾斜理念,不唯乡镇财税指标论成绩,释放绑住库区经济发展的手脚,摘除乡镇背负的沉重财税包袱。加大产业发展初期项目、政策、资金投入支持和长期扶持力度,尽快组织实施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实现库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要鼓励库区因地制宜,集思广益,发展适合劳动密集型和生态适应型的产业,引进环保低能耗的企业和产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从而培育库区自我积累与自我发展的内在能力。
库区乡镇要立足本地特色,坚持以解决突出矛盾为主题,以增强库区自我发展能力,扩大就业,实现移民致富为目标,准确定位寻求符合自身条件的产业发展道路。在产业设计、政策扶持、项目引进、基础设施的投入等方面牢固树立大库区的理念和思路,做到“术业有专攻”。如马路、奎溪可以发展工矿企业为主,南金、古楼、烟溪以现代农业为主,平口以商贸物流为主。要争取将库区旅游开发纳入全县旅游业开发与大湘西旅游板块整体开发范畴,实现库区旅游景点点面之间的有效串联,依托库区水体、游船观光、岛屿、黑茶文化载体,打造纯生态旅游板块、工业旅游板块和现代农业产业旅游板块,加快景区、景点提档升级。要注重加大库区森林、水资源、地质资源和原生态村落等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大间伐林与保护林的补贴力度,逐步取缔网箱养鱼,拒绝破坏生态旅游项目的政府行政审批等。要按照县级对大库区城镇化的规划部署,突出特色城镇化建设,发挥好城镇化产业和就业的集聚效应,加强相互经贸沟通和物流往来,达到共同提升、共赢的目的。
要创新投入机制,探索“无偿与有偿”投资模式。
以往库区扶贫在具体投入方式上,以福利性的无偿投入、撒胡椒面式的分散投入为主,造成资金投入量大、产出回报率低,也影响移民群众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表现在库区产业开发上,缺乏科学论证、长远规划,种养项目分布散、品种杂、品质差,有基地无产品,有产品无销路,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种分散、无偿的资金使用方式,不利于库区产业发展、移民增收。因此,要努力探索用好用活有限的后扶项目资金,合理配置各种投入要素,充分发挥各要素特定功能,使移民资金投入整体效益最大化。要设立推进库区产业化经营的专项基金,实行无偿投入和有偿投入相结合。对移民生产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无偿投入,对龙头企业则可尝试有偿投入。如以借贷方式拨付给龙头企业有偿使用,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移民投融资运作新模式,滚动做大移民扶持资金,集中扶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发展,带动移民增收,同时实现滚动发展,保值增值,增强库区移民造血功能。
要构建联结机制,实现产业与移民良好对接。
构建龙头企业与移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需要稳定的农产品供给,移民需要稳定的销售渠道,企业是产业链上的龙头,移民是产业链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构建龙头企业与移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库区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所在。
构建生产基地与产业化链条的联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把生产基地组合到产业链条中,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延伸拉动上下游产业环节,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生产基地就能越做越大,产业就能越做越强,移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就能越迈越大。
依靠龙头企业,构建库区产品与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联结。推进产业化经营就必须把产品与市场有机联结起来。如阿香果茶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将库区柑橘进行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展国内外市场,实现了库区产品与市场直接联结,增强了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要优化发展环境,实现移民产业化经营。
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要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有所调整和新出台的政策,使移民能够及时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为用好、用足、用活政策,促进库区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
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在关系产业化发展的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利益协调、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打破以往“移民部门孤军奋战、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的做法,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着力为移民产业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政策、政务、治安、信贷支持以及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全力推进产业扶持和移民培训两大工程。加强对移民发展茶叶、小水果、蔬菜、水产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的指导,强化对特困移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稳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包括农村移民在内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金,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能力,重视库区劳务输出工作,做好对口支援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作者系奎溪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同心创建库区新城
 
李丰
 
地处益阳、娄底、怀化三市交界之处的平口镇集库区、山区、老区于一体,省道S225线穿城而过,湘黔复线横贯镇区,是火车、汽车、水路交通的交汇点和物资集散中心。1953年经省政府批准建镇,1960年因柘溪水库蓄水被淹而重建。1992年,平口镇被批准为省定经济开发区,200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弹指十年,平口镇又展现崭新的姿态。2013年9月,全国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安化召开,平口镇移民新城建设作为全省的样板点,得到国家发改委农经司、财政部企业司、水利部移民局及来自28个省(市)的百余名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逼出来的新城规划
平口镇是个移民镇。近3万人口中移民占到46%。平口镇城区临库而建,规划面积仅 2.8平方公里,居民3000人。居民分别来自柘溪库区平口、烟溪、渠江、古楼、南金等6个乡镇(场)。60年代柘溪水库蓄水时,原崇阳、洛滩、山洋等沿库区村及新正、永兴、建平等居委5000多移民,采取内迁或后靠方式搬迁至当时的老润溪。几十年来,一部分移民户无力建房,一直居住在当时搭建的木棚子里,居住环境十分恶劣;一部分自行无序建房,导致街道狭窄,首尾不连。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目前镇城区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5万,加上流动人口,老城区实际承受的人口容量已超过规划的6倍。
城镇扩容提质,成为平口镇的第一大事。从2008年开始,镇党委政府着手构思城镇整体规划修编。但是,扩容并不容易。一是土地难题。随着70年代湘黔铁路的修建和90年代沪昆复线的建成,镇城区能填的库汊填了,能搬的山搬了,剩余的土地都是和新化接壤的边边角角。向南发展受铁路限制,向东发展被新化包围,往西往北发展有资水阻隔。二是资金难题。政府是吃饭财政,挤点钱来修修补补还可以勉强度日,但要实现城镇扩容提质,搞大型的城镇建设,就是大家不吃饭也搞不出什么名堂来。三是拆迁难题。旧城规划不合理,要改造升级,需要拆迁的房子不是一栋两栋,而是成排连片,工作量巨大。
平口党委政府反复调查研究,集思广益,最终理出的思路是“借”:一借边界插花地与琅塘镇合建友谊街,实现城区扩容;二借边界商贸优势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建设,打造成宜居、宜游、宜商友谊街,实现城镇提质;三借项目扶持集中捆绑办大事,实现城镇科学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平口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市县两级的高度重视,随即派出干部去益阳高新区挂职学习2个月,并于2008年5月开始组建了平口城镇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制订了2008-2030年城镇发展规划,即2010-2015年建好娄益友谊街,2014年-2018年建好沿江风光带,2016年-2020年建好北区农村城镇化的示范区,并召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参加《关于实施平口镇2008-2030年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的听证会,使规划做得更合理,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此同时,配合完成兴果村、花园村、范溪村、沂溪村、新坪村的移民安置规划设计。
重新布局打造新城
2010年3月20日,新化、安化两县县长联合办公会议上,提出了统一组织指挥、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模式、统一开发政策、统一斢换土地、统一申报项目、统一实行管理的原则,由新化县琅塘镇、安化县平口镇联合开发的娄益友谊街项目正式挂牌启动。
娄益友谊街全长680米,街道宽30米,计划征地160亩,总投资3.5亿元,建设期限三年。2010年5月份琅、平两镇成立了娄益友谊街建设联合办公室,6月份启动征地拆迁工作,同时多渠道面向社会招商引资,迎来了武汉邵氏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来平口镇考察并落户,组建了安化富都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琅平两镇合计征收土地163.93亩,目前已完成拆迁移民旧房74栋、单位房屋3栋、小棚户94间。挖山填塘平地120亩,完成安置房建设36000平方米,发放拆迁安置等临时过渡费补偿400万元。
在移民新村建设中,猴子冲的顺馨园小区、新坪村的和裕锦城小区、兴果村的移民避险安置点已全部建成,实现申报二次移民避险安置1383人,其中已到位资金789.58万元。另有渠江镇、古楼乡、柘溪林场等乡镇共有移民2288人自主选择在平口镇安置。和裕锦城一期安置点建设面积达6.3万平方米,规划修建住宅10栋404套,可安置特困移民1600人。目前已安置移民102户408人,其中平口镇50户200人,渠江、古楼等库区移民乡镇52户208人。自2008年开始,老城区已完成城镇移民旧房改造220套,今年正在改造的有200套。
 
完善功能做强城镇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筹资完成城区下水道建设850米,完成影院路街道硬化、亮化120米,新建垃圾中转站3个,设立垃圾填埋场1处,并着手建立垃圾无害化处理站;对老城区主干道进行升级改造:改造管网道路,提高供水排水能力。安置点完成公路、立交桥、下水道、电网改造、饮水工程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移民就业培训中心、创业园及休闲广场。移民租赁门面创业的可以享受免三年租金的优惠政策,移民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移民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改善。2010年来,通过招商引资用于民生工程建设费用总投资已达5650万元,这是建镇以来移民得到的最大实惠。
完善产业布局。通过财政举债、预收土地租金等方式,投资1200万元为企业提供用地100亩,并搞好“五通一平”工作,吸引周边乡镇一批知名民营企业家来平口镇投资兴业,目前已有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条生产线投产。平均每个规模企业可提供就业岗位120个以上。主动联系政府有关部门争取支持,发展现代商贸,为移民群众实现本地就业搭建平台。目前,全镇有商贸企业46家,个体工商户548家,日均商品交易突破130万元,商贸年税收突破200万元,将成为柘溪库区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作者系平口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移民安置要
处理好四大关系
 
贺国旗
移民安置涉及社会重组、区域发展的未来。当前,位于桃江县境内的金塘冲水库修建在即,将会动迁安化和桃江两县12个乡镇73个村人口2万多人(安化1.5万人,桃江0.5万人),淹没耕地9256亩。选择合理科学的安置方式,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留或少留遗留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
国家利益和移民利益的关系。只有移民群众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国家的建设才能得到移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将生活安置和生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政策的优势和行政的手段保障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也要防止高标准、高补偿,把不属于移民的事情或属于移民长远发展的事情强加到移民安置中一次解决。
移民安置与工程建设的关系。把移民规划做得更细、更客观具体,保证移民资金及时到位,保护移民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
搬迁移民与安置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移民补偿资金是有限的,用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多就意味着移民发展生产资金的减少,可能导致迁入移民资金缺乏而生产发展缓慢,使安置区经济滑坡,并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
搬迁移民与安置区群众的关系。既要适当照顾移民的利益,又不能把移民看作特殊公民。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扶持方面做到统筹兼顾发展,使移民得到最大实惠,安置区群众的损失尽量减少到最低。
(作者系县移民开发局副局长)
 
 
大手笔才有大发展
 
——浙江新安江水库考察印象
 
□  蒋平
新安江水库位于杭州市西南部,建于1959年,2009年更名为千岛湖,其湖面主体在淳安县,达到572平方公里。如今,淳安这个面积4427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45.2万人口的库区县,已先后被授予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旅游强县、中国十大休闲度假胜地、中国自驾游示范基地、全国五A级景区,并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全县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00余万人,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81.21亿元,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2.5%,其中门票收入2.81亿元。同为山区、库区县,其以旅游业为核心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科学规划是前提。淳安县立足自身实际,启动全县景区化行动计划,布局“一城一湖一圈多点”的大景区格局。一城就是按照主客共享、景城共建的原则将淳安县城打造成一个城市旅游综合体;一湖就是以实现湖区旅游的休闲化和品质化为方向全面推进千岛湖景点改造提升;一圈就是以旅游综合、高星级酒店、环湖绿道及休闲景观长廊为主载体全力打造环千岛湖休闲度假圈;多点就是以城乡统筹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游,并规定库区临水面200米内不能建房,同时移民建房必须集中居住。淳安县狠抓规划的引领作用,库区环库两岸,除建设了部分五星级宾馆外,没有任何农民房屋,沿库两岸到处是群山叠翠、茂密森林、鸟语花香,所有建设项目都要按照景区化的标准推进,达到“建好一个项目、造就一个景点、形成一片风景”的目标,使全县村村如画、处处皆景。
保护环境是基础。淳安县为了保护好现有的自然环境,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千岛湖保护的决定》、《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千岛湖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水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淳安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完善了城乡污水处理收集排放设施,建成了浙江省陆域空气背景站、千岛湖空气自动灰霾监测站,千岛湖生态系统监测站;对跨行政区域(乡镇)的流域,采用流域机构协调机制,以流域(源)为管理单元,建立“流域长”管理体制,各乡镇作为责任主体进入流域协调机构,他们在千岛湖区域的19条流域任命“流域长”19个,负责流域内的水质保护;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镇运、县处理”的四级城乡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减少生活垃圾对千岛湖水体的污染。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千岛湖湖区的植被覆盖率由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42%,上升到现在的73.9%,千岛湖的水土得到保护、空气得到净化,水质被鉴定为国家一类水源,为淳安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强化建管是关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淳安县在建旅游项目48个,有44个项目的投资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总投资额超过360亿元。目前引进洲际、希尔顿、喜来登等高星级酒店20余家,现已建成投入运营15家,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较高国际化经营和管理水平的高星级酒店群。同时坚持以环湖绿道为主干线,推进环湖骑行、房车露营、登山探险、婚纱摄影特色项目的发展。2013年底,骑行人数已经突破2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1个亿。推进旅游管理的大统一。淳安县先后成立了千岛湖风景旅游委员会、千岛湖景区综合管理处、千岛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姜家产业区块管委会、千岛湖旅游集团,形成了互为主体各司其职的“三委一处一公司”的大旅游管理体制。组建了由公安、交警、城管、运管、工商、发改、海事等部门组成的旅游执法大队,并由旅游执法大队对全县旅游市场进行日常监管,形成了“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执法”管理模式。完成了湖区经营体制革新。通过资产评估重组,将千岛湖境内的17家游船公司整合到目前的4家,结束了以前无序竞争的局面,使政府在湖区管理上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并在中心湖区和东南湖区全面实行游船公交化运行,出台淡旺季游船支持方案,提高了游客游览自由度和便捷度。
推进产业是保障。为了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淳安县先后关停了淳安白洋纸业有限公司、淳安沪千人造板有限公司等多家工业企业和境内的矿产开采业,引进了农夫山泉、康盛股份等大型企业,做大做强了千岛湖啤酒、沪千森工等本土企业,也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从1999年开始,采取发放养殖许可证的形式对库区网箱养鱼进行规范,并于2009年开始,县财政投入2个亿,对水库内的网箱进行治理,网箱水面由3000多亩减少到现在的500亩,实现了大水体养殖。目前全县62.49万亩可养殖渔业面积中有60万亩的水面渔业经营权由县开发公司拥有,实现了整个水库的统一经营与有效管理。水库年捕捞量在4000吨以上,产值在6500万元以上,并创立了淳牌有机鱼(有机鲢鱼),开创了中国淡水鱼有机论证的先河,并荣获农业部“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同时,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合资成立了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以“鲟鳇鱼籽酱”为主导产品,配套鱼肉制品等深入加工产品为辅的鲟鱼养殖与加工业。2013年底鲟鱼产业已生产销售鲟鱼苗种200余万尾,销售成品鱼150吨,加工出口鱼籽酱5吨,销售收入达3633万元。为了顺应千岛湖渔业产业发展和水域生态保护的需要,2007年,淳安县成立了县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下设5个渔政分站,20个渔政管理组,拥有渔政执法船5艘、执法艇25艘,渔政执法人员、协查员、护渔人员共182人,有效地保护了千岛湖的渔业资源。                                (作者系县政协经科委副主任)
 
思路决定出路
 
——丹江口水库、三峡大坝移民工作考察管窥
□  胡志远
6月12日至17日,我随同县政协加快安化柘溪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题调研组考察了丹江口水库库区湖北丹江口市、三峡大坝库区重庆巫山县的移民工作。安化库区与丹江口、重庆库区两地有很多类似之处,比如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库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态环保压力巨大等。两地移民工作经验,对我们刚竣工的株溪口电站、待修建的金塘冲水库及已运行数十年的柘溪水库库区的移民工作,都有着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要规划先行。丹江口市库区正在实施的《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规划》,是一个跨省市区的大规划,2009年开始规划,通过3年多的争取,2012年国务院最终批复。规划涉及直接投资57730万元,其中污水处理23150万元、垃圾处理13050万元、库区清漂750万元、工业点源防治5235万元、水土保持3585万元、生态隔离带建设10555万元,加上预备费、其他费用,国家投资近6亿元。而安化柘溪库区,专业的库区污水垃圾处理、库区漂浮物清理、工业点源防治、生态隔离带建设等规划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巫山县 “十二五”县域经济发展“1+13”规划体系,着眼构建“渝东门户交通枢纽”,建成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精品目的地,明确“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化育县、科教兴县、民生稳县”,获得重庆市规划编制特色奖。2009年正是库区渔业发展的飞速时期,但巫山县高瞻远瞩,近50平方公里的水面2000多口网箱,花了3000多万元用一年多时间清理完成。我们安化67平方公里的水面,却有20000口网箱,可见清理难度之大。
要组织得力。丹江口市自2009年来,先后抽调2000多名干部,成立农村移民安置、城镇迁复建、质量监督和建材供应、土地治理等11个移民工作组,做到“工作统一部署、计划统一制定、政策统一执行、建房统一规划、质量统一监管、建材统一供应”,先后有6名同志牺牲在艰苦繁重的移民工作岗位上。巫山县2005年第三期、第四期移民安置攻坚时,成立库底清理、地质灾害防治、移民档案等10个移民工作组。每条线或工作组由一名县级领导负责,实行分线作战,包干负责,如期通过国家的验收。
要扶持产业。强力的政策扶持,是引导、激发库区产业发展的动力,也是鼓励移民生产创业最大的催化剂。丹江口市出台扶持移民生产和就业、建房、购房及配套设施、子女入学及就业、社会福利、税费减免优惠等6个方面42项优惠措施,对内安移民实行政策扶持。为促进发展库区生态旅游,鼓励移民大力发展农家乐旅馆与餐馆,通过以奖励代补的方式,每户补助1万元,现已建设移民农家乐500户。为鼓励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与发展,出台《丹江口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万元且投资强度原则上不低于200万元每亩的项目,竣工投产后市政府给予财政扶持,用于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如固定资产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除市政府负担项目用地场地平整费用外,每亩扶持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且亩平税收达到10万元每年的项目,自企业投产之日起,对企业前两年给予上缴所得税本级结算留存部分等额奖励,后三年按50%奖励。巫山县从2008年开始,规划发展蔬菜大棚1000个。为提高移民农户生产积极性,由移民部门对农户建成的大棚补助4000元/个。同时,重庆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和县农委作为移民菜农的技术保障,定期到基地给农户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保证了蔬菜质量。该县大溪乡官田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取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要吃准政策。巫山与丹江口市两地历届政府,都有抓项目、争资金的强烈意识,把目标瞄准了国家投资与财政转移支付,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的理念来促进库区发展。巫山县按照“滚动开发、梯次管理、推陈出新、保证规模”的原则,不断完善与修改项目库,调研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十二五期间,规划全县重点项目136个,估算总投资717.73亿元。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确定巫山县内实施的规划总投资为57.75亿元,其中县级以上直接投资为42.16亿元,包括移民安稳致富和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及其他旅游业、高切坡防护等投资,2011年至2013年获得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别为11800万元、14588万元、16865万元。
(作者系县移民开发局副局长)
 

附件

[打印] [收藏] [纠错]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