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70号提案的答复
作者:安化县政协办     发布时间:2015-11-08     信息来源: 未知来源     浏览数:
张先枚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规范黑茶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关于现阶段茶产业现状和存在的客观问题
1 .产业规模进一步做大。全县茶园面积从2007年的10.9万亩发展到2014年的25万亩;茶叶加工量由2007年的1.1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4.95万吨。2014年,我县茶产业综合产值达78亿元,荣获“2014年度中国茶产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和“中华生态文明茶乡”称号,稳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十强,连续两年全国综合排名第三。
2. 产业效益进一步凸显,居民收益增多。在茶产业的带动下,全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种养殖业转移到绿色包装、茶叶加工、现代物流、营销仓储等行业,以及茶馆茶楼、茶旅餐宿等服务行业,农民从田间走向“车间”,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工人。2014年全县从事黑茶及关联产业人员达28万人,实现收入20亿元以上。
3. 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增长。茶产业体系逐步完善,还促进了包装、物流、旅游、设计、广告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其中县内竹木加工及纸质包装业的产值达5.2亿元,同时电商等新型经营模式快速成长。茶叶税收实现较快增长,连续两年茶产业税收过亿元,2014年茶叶税收1.2亿元,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31.2%。
4. 目前我县茶产业还处在发展的成长期,一是质量体系不完整,清洁化、标准化的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消费不方便的老大难还没有重大突破;三是原料需求矛盾还十分突出,并呈加剧之势;四是企业规模“小而全”的问题还普遍存在;五是市场秩序依然存在风险,整顿规范任重道远,尤其是对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存在鞭长莫及的问题,一些销售企业把注册地放在县外,把加工地放在我县,政府监控出现真空;还有一些生产企业违规在外地设厂;市面滥用“安化黑茶”商标现象时有发生,以及产品虚高定价等等。
二、 下一步我县规范茶产业发展的相关举措
1. 发展有机生态茶园基地。按照既定目标扎实推进茶园基地建设,加强茶园基地管理,支持绿色、有机茶园基地的认证及标准黑毛茶初制加工厂建设。建立健全县乡两级技术服务网络,强化技术指导,全面实行无公害化栽培管理,禁止使用高毒农药、除草剂等违禁农业投入品。
2. 推进茶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延长茶产业链条,努力推进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树立一批安化黑茶产业示范性标杆企业。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力争年内有1~2家茶叶企业上市融资。
3. 加强品牌及市场营销。做好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生态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的申报工作。支持和引导企业参加国内外茶事茶文化活动。开拓国际市场,启动“安化黑茶”公共品牌的国际注册。创新营销模式,探索电子商务、网络直销、藏品仓储等茶叶销售新渠道。
4. 建立健全产业服务平台。组建安化黑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搭建安化黑茶质量安全保障平台;支持银企对接,完善助保贷、互惠贷等融资服务平台;完成《千两茶、湘尖茶》等紧压茶国标的编制及申报工作。
5. 强化质量及市场监管。以“全国安化黑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严格执行质量安全危机及隐患报告制度,及时有效处置突发危机;支持茶企建立清洁化生产视频监控系统,逐步健全县乡两级监管网络,涉茶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实行常态化巡查监管,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6. 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严格实施《“安化黑茶”证明商标授权使用管理办法》;积极推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申报、贴牌等工作;逐步建立理性、科学、规范的安化黑茶价格体系。进一步规范茶企直销行为,协助企业打假维权,保护茶农、茶企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7 .构建标准体系。安化黑茶标准体系由《安化黑茶通用技术条件》等13个安化黑茶省级地方标准和《茯砖茶》、《黑砖茶》、《花砖茶》等3种紧压茶国家标准构成。县茶业办、白沙溪茶厂等单位参与《千两茶》、《湘尖茶》等国家标准的起草和申报,安化黑茶标准体系即将全面构建设完成。在县科技局和质监局指导下,成立的黑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制定更为严格的联盟标准,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严格品质保障。
8. 加强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以栽培、加工及产品质量安全、茶艺、营销等为培训重点,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支持茶企从高等院校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安化黑茶文化知识进校园、机关事业单位,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
非常感谢你对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诚恳希望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特此复函。
 
 
 
                            2015年7月30

[打印] [收藏] [纠错]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