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写满履职答卷,脚步镌刻履职担当。回眸2022,县纪委监委始终坚持反腐败斗争高压姿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战略目标,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毒瘤,不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健康平稳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
攥紧“铁拳”惩贪腐 ——不敢腐
县纪委监委以从严查办案件的实际行动彰显反腐败永远吹冲锋号的坚定决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一刻不停推动反腐败斗争。2022年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575件,立案289件,处分249人,其中科级干部25人,留置8人,移送检察机关2人,收缴扣押违纪违法资金1149万元,真正让铁纪“长牙”“发威”。
这一年,县纪委监委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行业和领域,集中力量靶向治理。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清风行动”和专项巡察,持续助企纾困,发现问题30余个,问责16人;开展“洞庭清波”专项监督工作,问责13人;聚焦农村“三资”,共起底问题线索47条,问责25人,追缴资金66.58万元;开展“清廉医保”专项监督检查和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挪用挤占医保基金集中整治,追回医保基金100.35万元;开展清廉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梳理制定11项监督清单,查处涉农问题37个,问责73人,清退违纪资金153万元。
坚持扛起常态化扫黑除恶“打伞破网”重大政治责任,将扫黑除恶斗争与惩腐拍“蝇”和基层政权建设相结合,以零容忍的态度精准出击,持续深挖彻查“保护伞”,一体推进扫黑除恶“惩腐”“打伞”工作常态化开展,共受理涉黑涉恶腐败线索7条,严肃查处典型涉黑涉恶背后的“保护伞”,立案5人,留置2人,为净化政治生态、建设平安幸福安化提供纪律保障。
扎紧“笼子”强制度——不能腐
反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腐是关键,必须在严厉惩治、形成震慑的同时,找准症结,扎牢制度笼子、堵塞漏洞。
这一年,县纪委监委坚持扎紧制度笼子,以强有力的约束形成“不能腐”的机制。在查办案件时,注重查找问题根源、挖掘制度漏洞,2022年,针对乡村振兴领域、酒驾醉驾、工作作风典型案例下发通报18期,紧盯涉农资金、民生资金监督管理不到位、防性侵未成年人等案件暴露的制度漏洞,发出纪检监察建议15份,对酒驾、巡察整改不力、违规收受红包礼金等问题约谈相关人员50余人。
要求相关单位严格深入查找问题,推动完善财务管理等制度机制65项,堵塞漏洞,取得一定成效。如,县财政局针对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制定《安化县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办法》,从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等13个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县民政局为有效提升民政资金管理使用效益,下发《安化县乡镇民政专项资金管理细则》,对乡镇民政资金规范管理、高效使用和安全运行等方面进一步强化要求、明确责任;南金乡通过吸取李某严重违纪违法案的经验教训,加强镇村两级财务人员力量,进一步完善《南金乡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对报账流程、报账凭证、报账审批的相关业务作出具体要求。各单位通过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把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落实到执法、执纪、日常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扎紧扎密扎牢制度“笼子”。
行动自觉常镜鉴——不想腐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党员,今天我在这里表态,将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廉洁从教。”去年8月,在安化县第一芙蓉学校“师德师风”座谈会上,一名教师代表说道。
这一年,县纪委监委大力推进清廉建设,厚植清廉文化土壤,从思想源头消除贪腐之念。充分挖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以经世致用主题举办陶澍生平展,制作茶润清风系列短视频和海报,以茶明廉、以茶促廉,3万余名党员干部受教育。不断丰富廉洁教育形式,紧盯关键节点,发送廉洁提醒短信;以安化纪检监察“一网一微”为主要宣传阵地,为广大干部群众快速、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持续扩大纪检监察媒体宣传影响力。此外,对案件查处典型进行通报曝光,充分发挥“反腐第二战场”作用,全方位筑牢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全县纪检监察组织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不想腐”的自觉持续增强。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660人次,第一种形态处理434人,占比65.7%,实现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
扎实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撰写本地典型案件剖析材料,将材料印发至全县各单位党组织,要求结合实际开展对照检查;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全县上下召开同级同类警示教育大会88次,专题民主生活会10次,组织旁听案件庭审3次,在强大的政策感召下,2人主动投案,8人主动交代问题。(作者:谌曼婷)